沒有慣着莫迪,莫迪不守上合規矩,被9國集體孤立,被中俄邊緣化

歷時兩天的上合組織成員國首腦理事會結束了,在最近發佈的關於“一帶一路”的聯合公報中,並沒有印度的身影,這在意料之中。

除了“一帶一路”之外,所有上合組織的成員都被列入了名單,唯獨印度沒有出現。

印媒體也利用這一點大做文章,說莫迪又一次堅定地抵制中國“一帶一路”,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峰會上發表的演講,也被視爲是針對中國和巴基斯坦。

畢竟,印度和中巴的關係並不好,印度總是拿“一帶一路”當擋箭牌,強調中巴經濟走廊通過巴控克什米爾,給印度帶來了“地緣政治上的憂慮”。

但是,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方,上合九國都不會縱容印度,而印度對於“一帶一路”的負面表態,也無法阻擋上合各國將“一帶一路”和區域合作寫入共同宣言。

印度也知道,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很可能會影響到上合組織的發展,到時候受到的不僅僅是上合國家的孤立。

印度不願意成爲“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會阻止其它國家加入“一帶一路”,這是莫迪唯一的選擇。

以中國爲代表的“一帶一路”已經成爲上合國家多邊合作的核心和戰略導向,這是印度無法改變的。

說起來,印度在上合組織的高層峰會上,也是屢屢退步。3個月以前,莫迪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合會議上,以其與該國的政治日程相矛盾爲由,沒有出席。因此,在上合會議結束之後,莫迪訪問了俄羅斯。

而在巴基斯坦召開的峰會上,莫迪依舊沒有出現,甚至連原因都沒有說。

而代表莫迪出席峰會的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根據知情人士的計算,在伊斯蘭堡停留的時間僅爲24個小時,也就是說,一開完會,他就要回家了。

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印巴之間的衝突並沒有想象中印之間的衝突那麼嚴重。印度外交部長此次出訪巴基斯坦,一方面是爲了證實印度並未完全脫離上海合作組織,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向印巴關係發出一個打破僵局的外交信號。

巴基斯坦可能有意這麼做,但是印度並不打算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強硬立場。

順便提一下,上合元首理事會和政府首腦理事會都是一年一屆,一個是上合國家的最高決策層,確定上合的“大戰略”,一個是強調多邊合作的重點,一個是討論明年的預算。

印度在這兩個關鍵的峰會中被降級,無疑是把自己置身於“旁觀者”的角色。

如果印度袖手旁觀,沒有主動參與上合組織的多邊合作,那麼許多事情都會變得容易很多,可問題是,莫迪依然會以“官方”的名義,時不時地給上合組織添堵。

印度沒有能力阻止上合國家在共同聲明中加入“一帶一路”,但它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讓中國的區域合作陷入困境。

很明顯,莫迪已經將中國、巴基斯坦等國之間的矛盾,帶到了上合組織這個多邊體系之中。

這並非印度首次表達反對“一帶一路”的意願,而且並非最後一次。上一次“一帶一路”峰會結束後,印度還想着炫耀一下自己的影響力,說這是對印度的不尊重。

但是,印度這種虛僞的態度,別說是對上合了,對南亞其他國家的看法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他們現在都和中方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有了緊密的聯繫。

在宏觀層面上,印度被動地抵抗“一帶一路”倡議,最終卻被中方的“環印度圈”所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掘墳墓?

而印度和美歐聯手打造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打着和“一帶一路”一樣的旗號,卻始終沒有任何進展,顯然是個幌子。坦率地說,印度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推進一個大型區域合作計劃。

與印巴衝突相比,印度與中國之間的問題,其成分或許更爲複雜,而不僅僅是關於實控線的爭議,印度將中國視作其“地理競爭對手”的心理狀態。

莫迪的“大國觀”,也是以中方爲標準,企圖以其爲中心,以其爲主導的多邊體制,來達到“和中方一較高下”的目的,然而,其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印度雖然自詡爲大國,但在行動上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大國的姿態,這也導致了莫迪在多邊外交上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