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意變負擔 解題需官民協商

大甲松柏漁港魚貨多功能集貨場已完工,集中殺魚區讓漁民很頭痛。(陳淑娥攝)

臺中市大甲松柏漁港是饕客的秘境,爲揮別漁民長年蹲地賣魚的窘境,市府及中央攜手合作,斥資1.3億元興建魚貨多功能集貨場,漁民期盼多年的魚市場去年8月終於誕生,卻遲遲未進駐,甚至眉頭深鎖,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座五星級的魚市場,對討海人來說,恐怕是個沉重的負擔。

漁民的憂心有跡可循,以前蹲在路邊交易,不用租金,只需水電費成本,賣完就收攤,相當單純;但隨着市集完工,在漁獲青黃不接的狀況下,一下子叫他們連跳好幾級到拍賣中心交易,不僅要負擔租金或清潔費,且不能在攤位上殺魚,必須集中在殺魚區處理,相當不便。

回憶起當年,漁民聽到要興建魚貨多功能集貨場,都很喜悅,可以不用辛苦蹲地賣魚,也有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不過,美輪美奐的拍賣場完成後,令人喜憂參半,光是租金就讓漁民卻步,雖目前暫時僅酌收清潔費,那未來呢?偏僻漁村要如何集市?管理單位每年營運成本就要上百萬元,這些問題都輕忽不得。

松柏魚貨多功能集貨場共砸近1.3億元,興建過程一波三折,斥資9000萬元的主體完工後,卻苦無經費裝修內部,時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爭取漁業署補助2340萬元,加上市府自籌1560萬元,終於在去年完工,但漁民目前抱持觀望態度,導致大門深鎖,也令海資所、臺中區漁會傷透腦筋。

不過,多功能集貨場終究誕生了,雖然政府的美意漁民能認同,但集貨場束之高閣是浪費公帑,海資所除聲聲催外,應速邀漁民、漁會坐下來談,針對問題共商解決之道,才能真正振興松柏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