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贊臺防震準備「美西比不上」:花了25年纔有今天

0403花蓮大地震導致花蓮市區天王星大樓嚴重歪斜。(美聯社)

臺灣花蓮3日發生規模7.2極淺層強震,這是近25年來臺灣規模最大的強震,國際媒體極爲關注。0403花蓮地震釋放能量不及921大地震,但對照25年前逾2000人喪生、大量房屋倒塌慘況,這次災情與救災程序明顯不同。美國多位專家直言,美西也有地震,但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的準備「完全比不上臺北」。路透社分析,臺灣人從一次次大地震吸取教訓,修訂法規、固定演習、各司其職,纔是大幅降低傷亡的關鍵,不過業界人士認爲,臺灣建築工程還有低價因素,難保品質不出問題。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4日報導,3日這場大地震發生後,各項應變顯示臺灣對於大地震有了充分準備,累計至少10死逾千傷,以本次強震規模而言實屬難得,人口稠密的臺灣表現優良,然而這絕非僥倖。

在臺灣長大的華盛頓大學地質學家賴序衡(Larry Syu-Heng Lai)說,921大地震那年他11歲,在臺北公寓住家險些摔下牀,那場地震死了2400人,這次罹難者少了非常多,25年來臺灣對於降低風險的態度持續轉變,「建築更堅固,設施改善,我們嚴肅以對,但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太平洋西北地震網絡(ThePacific Northwest Seismic Network)、華盛頓大學教授託賓(Harold Tobin)直言:「西雅圖、波特蘭等西岸大城防震準備不若洛杉磯或舊金山,而且這些城市的準備工作沒有一個比得上臺北。」託賓說,美西各州的ShakeAlert系統也會向民衆手機發送地震告警訊息,但不像臺灣會自動透過電視節目畫面同步告警,臺灣「示警更全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華勒斯(John Wallac)分析,這次強震損壞建物多爲樓高5到10層、1樓用作開放商業空間的老舊混凝土建築,不少位於街角,建物可能承受扭力而加重損壞程度。不過臺北101在內的臺灣高樓建築抗震力令人佩服,以這次震央很靠近陸地的特色而言,抗震表現很好。

華勒斯說,他在921大地震發生1周後來臺協助勘查橋樑,後來幾年臺灣先評估改造學校建物,接着處理最危險的老舊建物,工作與南加州類似,但臺灣動作更快,美西各州進度遠遠落後,臺灣地震安全以漸進式推進,涉及公衆教育、信任政府與科學家,「花了25年做到今天這個程度」。

除了上述各項努力,全臺縣市均有救災人員24小時待命,每年9月21日舉行全臺防災演習,學校演練疏散,政府發送模擬警訊到大衆手機。不過,業界認爲還有漏洞。負責開發抗震建材的臺灣Alfa Safe公司工程師戴雲發向路透社表示,有些開發商仍會偷工減料,「低價仍是重點,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獲得最佳品質」。

花蓮縣一名張姓里長說,2018年2月經歷類似地震,這次他很清楚如何應變,關鍵在於與政府部門有效互動。地方政府加強了公部門與非政府組織的救災協調合作,週三大地震來襲,縣府與警方與其他協助疏散居民的單位分工,人人各司其職,儘可能減少損失。基督教芥菜種會花蓮分會表示,6年前深夜強震應變混亂,大家記取教訓,「當時人人做同樣的事情,任務缺乏協調,這一次,各個小組肩負不同的任務」。

即將於今夏卸任的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臉書發文讚美:「臺灣向世界展現了災害預防、災害管理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