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喊別浪費力量「保衛臺灣」! 錯誤防禦只會更糟

美學者《外交事務》發文:不要浪費力量「保衛臺灣」,錯誤地防禦只會更糟。(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8月7日,美海軍戰爭學院海戰研究中心副教授喬納森·D·卡弗利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稱,美國的霸權不取決於臺灣島這單個島嶼,不應當爲了所謂「保衛臺灣」而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但另一方面,卡弗利依然採用敵對思維,試圖在臺灣問題之外,爲美國軍事對抗中國「出招」。

文中指出,長期以來,在美國的戰略界和學術界中,有許多人都認爲美國乃至全球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臺灣地區,因爲它在地緣政治上一直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戰略要點。

卡弗利以兩位美國政要的言論作爲反面例子。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副國家安全顧問馬修·波廷傑曾在《外交事務》撰文聲稱,「一個自治的臺灣地區能夠鞏固日本的國防,並阻止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地區獲得威脅美國盟友的跳板」;2021年負責印太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伊萊·拉特納在國會發言中,也將臺灣地區描述爲「地區安全的關鍵,以及保衛美國核心利益的關鍵」。

以上說法來源於自二戰時期美國軍方對臺灣島地位的論斷,麥克阿瑟將其稱爲「不沈的航空母艦」,而時任美海軍總司令的歐尼斯特·金則稱它是「瓶中的軟木塞」,認爲臺灣地區將「塞住」中國大陸通向太平洋的「瓶口」。

但在卡弗利看來,限制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不應當成爲美國「保衛臺灣」的理由。因爲臺灣島是一個寬度僅90英里的小島,且臨近中國大陸,所以即使中國拿下臺灣島並部署軍事力量,也無法直接改變中美在太平洋方向上的力量對比。

因此他認爲,美軍要做的就是繼續向臺灣地區提供無人機、水雷和其他相對便宜的防禦武器,將其變成「豪豬」。爲了威懾中國大陸而在臺海周邊部署大量易受攻擊的美國部隊,風險過高,收益過低,臺灣地區並不是印太地區的全部。

中國已經足夠強大

在中國軍事實力的發展方面,文章回顧了自2012年起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力建設,認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信息化戰爭」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軍(根據大多數指標),並正在生產第五代戰鬥機和升級後的轟炸機」。

文章還特別關注了中國的遠程導彈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衛星網路的發展。

文中稱,根據美國國防部的數據,過去五年內中國的導彈庫存增加了四倍,當前中國裝備了超過1500枚中程和中遠程彈道導彈,能夠飛行1800至3400英里,射程幾乎覆蓋整個東海和南海方向,甚至可以達到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和東地中海。中國事實上已經擁有從本土打擊美國及其盟友軍事資產的能力。

文中還認爲中國已經擁有了龐大的衛星網路,可以用極高的精度監測、追蹤美國的航母平臺,例如最近發射的「遙感-41」衛星就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光學系統和「陸地探測-4」合成孔徑雷達,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連續監控地球三分之一的表面。

此外,文中還提到,中國商業衛星的發展也能夠很好地補充軍用衛星。文中舉例稱,僅某家衛星技術公司就擁有超過100顆在軌衛星,並計劃到2025年將這一數字增加三倍,這些衛星能夠在收到請求後的十分鐘內拍攝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高分辨率照片。

因此作者認爲美國在不消耗大量彈藥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完全消滅此類系統。實際上,美國在紅海地區面對胡塞武裝的攻擊時,已經面臨嚴重的彈藥短缺的問題。

臺灣島幾乎沒有作用

作者在文章中認爲,似乎拿下臺灣島將增加解放軍中程和短程導彈的覆蓋範圍,併爲其海軍提供一個突破島鏈進入太平洋的前進基地,但這種觀點站不住腳,臺灣島的軍事利益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在增加導彈覆蓋範圍層面,作者認爲解放軍原有的短程導彈已經能夠從大陸攻擊沖繩和呂宋島,部署在臺灣島只能提供額外的190英里射程,在西太平洋上只擴展了很小的區域。

而對於臺灣島將成爲中國突破島鏈的前進基地的觀點,作者則認爲美國在中國周邊設置的島鏈戰略中,鏈條上大多數島嶼都屬於日本或菲律賓,而他們都是美國的盟友,並且有美軍基地。例如在美國與菲律賓2023年增強國防合作協定中的四個新基地中,其中兩個都主要面向臺灣島,因此當大陸拿下臺灣島後,同樣會面臨來自美國的威脅。

此外,將臺灣島東海岸作爲潛艇基地也不能夠增加中國的優勢,中國的中程導彈完全可以替代潛射導彈的作用,而東海岸的基地也更容易被美國及其盟友監視和佈雷封鎖。

「保衛臺灣」高風險,低迴報

卡弗利最終得出結論,聲稱美國及其盟友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與中國大陸進行更廣泛而持久的衝突,而不是臺灣島本身,「美國需要幫助保護全球公域以及日本和菲律賓的領土完整」。

作者指出,爲了實現這一轉變,美國首先必須承認全力「保衛臺灣」可能會付出非常高的代價。如果中美在臺海爆發直接衝突,美國太平洋方向的部隊將受到嚴重的損失。儘管作者聲稱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會遭到嚴重破壞,「但中國在產能上的優勢意味着中國可以更快地恢復」。

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在2023年2月指出,在中國海軍造船廠中,至少有一個船廠的產能可以媲美整個美國海軍的造船基地,而中國共擁有13座。作者還調侃稱,和試圖阻止兩岸統一相比,美國的盟友更希望第七艦隊能夠「繼續航行」。

因此,作者認爲「保衛臺灣」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更多水雷、無人機和反艦導彈,並支持臺灣自產此類武器。這樣就能夠讓臺灣地區「不再成爲美國資源的負擔,而是成爲中國大陸巨大的負擔」,使解放軍無暇他顧。他的算盤是,「當解放軍承受着巨大損失收復臺灣後,美國可以在更廣闊的太平洋和全球範圍內同中國作戰」。

此外,作者還建議美軍威脅中國的石油供應通道,因爲中國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來自海上進口,通過這種方式迫使中國海軍前出,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同美國及其盟友作戰,從而讓中國「知難而退」。

卡弗利作爲美軍學者,儘管與部分美國政客思路不同,但依然完全從軍事對抗的功利角度看待臺灣。正如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近日所表示的:「美國永遠奉行所謂『美國利益優先』,臺灣不會成爲例外……『棋子』最終只會變成『棄子』,將臺灣推入險境,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