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對美國而言,“現在硬仗來了”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道 美國正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國內的芯片產業,然而,“現在硬仗來了”。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4日在《美國重金扶持芯片產業,現在硬仗來了》一文中,對此進行了分析。全文摘編如下:
預計到2030年,芯片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翻一番,該行業的領導地位正成爲大國爭奪的關鍵。
美國政府的芯片產業扶持計劃已經出爐兩年,該計劃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明顯:生產先進製程芯片的大公司得到提振,但錢也並不是萬能的。
2022年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旨在啓動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生產,爲美國的芯片製造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但即使在實施的早期階段,該法案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競爭國家的芯片產業快速發展,國內的撥款分配存在政治複雜性,以及芯片製造成本高昂。
絕大部分的撥款分配給英特爾和其他計劃在美國製造先進製程芯片的大型芯片製造商,而在芯片製造供應鏈其他環節佔據重要地位的一些公司卻錯失機會。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在加大支出以保持競爭力。
白宮稱這一政策是一個勝利。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3月的國情諮文演講中指出,疫情期間芯片短缺導致手機和汽車價格上漲。他說,私營公司現在不再進口這些芯片,而是進行鉅額投資在美國建造新工廠。
根據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項最新研究,到2032年,美國生產的芯片數量預計將增加兩倍。據預測,到2032年,美國在全球芯片生產中所佔份額將從2020年的12%增至14%左右。美國市場份額的總體小幅增長部分反映出歐洲國家、韓國、日本和中國也在加大對各自芯片產業的投資,凸顯全球生產更多最先進半導體的競爭正在擴大和加速。
一些人表示,芯片計劃能否成功仍然存疑,因爲尚不清楚是否所有承諾投資建設的芯片工廠都能全面建成。此外,臺積電和三星預計將把最先進的芯片生產留在本土。
對中國芯片產業崛起的擔憂促使美國兩黨達成共識,同意以政府資金補貼芯片製造企業,旨在扭轉美國對外國生產的芯片的依賴。這表明美國聯邦政府再度擁抱“產業政策”,正斥資重塑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行業。
但該計劃的效果還將受到芯片工廠成本的限制。一座先進製程芯片的半導體制造廠可能耗資超過200億美元,而計劃中的美國工廠要到本世紀第三個十年晚些時候才能投入運營。這意味着,僅靠這些資金並不能使全球份額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大幅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