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約爲何應遠離亞洲

參考消息網7月16日報道 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7月8日發表馬蒂厄·德魯安的文章,題爲《北約爲何應遠離亞洲》。文章摘編如下:

北約及其亞洲夥伴正在深化合作的事實顯而易見。不太清楚的是,這種合作是否符合雙方的最佳戰略利益。北約涉足亞洲,助長了北京關於以美國爲首的全球集團之間的對抗的描述,並有可能疏遠亞洲國家,而不會最終幫助加強地區安全或威懾。

對於“印太四夥伴”、尤其是日本而言,北約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擴張可能是一個相當受歡迎的動向。日本一直尋求與北約密切合作。不過,鑑於韓國和新西蘭與中國廣泛的貿易關係、首爾希望確保北京在朝鮮問題上的合作,以及惠靈頓長期以來奉行獨立外交政策的傳統,韓國和新西蘭在與該組織接觸時更加謹慎。澳大利亞的熱情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反映出其國內政治在支持對華強硬立場上的轉變。但北約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它在亞洲的接觸與更廣泛的地區政治態勢不同步,尤其是南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擔心這會破壞它們在與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中努力維持的微妙平衡。

大多數亞洲國家往往不把北京視爲一個關乎存亡的威脅,也不願在美中對抗中選邊站。亞洲國家可能會尋求與中國和美國都不合作或者都合作。印度尼西亞當選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延多6月曾說,他的國家將“繼續與中國保持強有力的合作”,但“與此同時,我們將努力擴大和深化與美國和西方的親密夥伴關係”。

許多地區領導人包括一些歐洲領導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北約的深入參與不僅會迫使他們選邊站,還會將亞洲劃分爲相互對立的集團。整個“印太地區”的決策者都擔心,北約進軍亞洲可能是華盛頓爲建立以美國爲首的地區安全集團以對抗中國而採取的又一舉措。歐洲殖民主義的遺留影響、西方對該地區的干預,以及對北約軍事方針的不安加劇了這些擔憂。新加坡知名學者馬凱碩曾警告,北約向“印太地區”推進的“最大危險”是,該聯盟“最終可能會將其災難性的軍國主義文化輸出到”東亞。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有着不與軍事聯盟結盟的悠久傳統,北約並不適合。一些重要國家的領導人也在抵制“北約亞太化”的想法。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在2021年提到使用這個詞是一種“心理遊戲”,並聲稱印度從未有過“北約思維”。

北約試圖緩解這些擔憂,一再保證不吸納亞洲成員國。但亞洲對北約持懷疑和反對態度的人士仍不相信北約的意圖,尤其是在北約現在經常邀請“印太四夥伴”國家的高級官員出席其峰會和部長級會議的情況下。該聯盟還推動在日本設立聯絡處。如果北約繼續插手“印太”事務,一些人可能會認爲這個聯盟(而不是中國)會對地區安全態勢構成威脅。

北約與亞洲越來越多的接觸非但沒有加強地區安全,反而可能加劇那裡的不安全感和動盪。北京經常指責華盛頓把北約作爲將其歐洲和亞洲盟友統一爲旨在“包圍”和“遏制”中國的“亞太北約”的“方便工具”。該地區的許多國家擔心,北京可能猛烈反擊。隨着北約擴大在該地區的存在,這種安全困境將變得更加可能,而北約三心二意的軍事接觸和不盡如人意的安全保證爲其“印太地區”的夥伴提供的保護幾乎微不足道。

事實上,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北約有爲“印太地區”的安全和威懾做出重大貢獻的政治意願或軍事能力。許多歐洲盟國與北京有着廣泛的經濟聯繫;或者從嚴格意義上說,亞洲對歐洲國家來說並非關乎生存利益。

北約加強合作的主體由與“印太四夥伴”量身訂製的夥伴關係,而不是“鐵定”的安全承諾構成,這與其說是可信的意圖信號,不如說是空談博弈。因此,亞洲國家很清楚,在沒有任何安全承諾的情況下,在政治上與北約抱團可能會增加成爲目標的風險。

總之,北約的亞洲計劃極其糟糕:它加劇了人們對北約意圖的擔憂,在沒有給亞洲夥伴提供進一步威懾中國的手段的情況下,激怒了北京。旨在對抗中國的權宜之計最終可能會引發北約尋求化解的衝突。(編譯/許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