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5000億,海天神話落幕

來源丨市值觀察

2021年1月,海天味業迎來了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公司市值突破7000億,一舉超越巨無霸中國石油,躍居A股市值榜頭部之列。

彼時,以貴州茅臺爲代表的各行業消費大白馬橫掃A股市場,海天味業被投資者冠以“醬油茅”的稱號,與貴州茅臺並稱爲A股兩大神水。

三年過去了,中國石油早已王者歸來,貴州茅臺的業績也仍然穩如老狗,而曾經與超級巨頭們共舞的海天味業,已悄然跌落神壇。

繁華落盡

剛剛過去的A股財報季,海天味業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的一份年報。

2023年,海天實現營收245.59億,同比下降4.1%,這是最近十幾年來“醬油之王”第一次出現營收下降。公司旗下三大主力產品全線下滑,醬油營收126.37億元,同比下滑8.83%;調味醬營收24.27億元,同比下滑6.08%;蠔油營收42.51億元,同比下滑3.74%。

營收乏力造成了庫存大幅增長,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

2023年,海天醬油、調味醬和耗油庫存同比分別提高152.54%、165.68%和61.93%,公司存貨價值高達26.19億,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淨利潤繼2022年下降7%之後,2023年繼續下降9%,利潤下降程度遠遠高於營收萎縮幅度。

事實上,海天的營收在2021年就已出現停滯,毛利率早在2018年達到歷史峰值後就開始持續下滑。過去5年時間,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了12個百分點,極大影響了盈利能力。

慘淡的業績表現,帶崩了海天的股價。

2023年,海天味業股價大跌42%,市值蒸發超過1500億,最近3年多,公司股價大跌超過70%,市值蒸發超過5000億,成爲近幾年A股市值蒸發最嚴重的公司之一。

在最近兩年業績和股價雙殺之前,海天味業堪稱A股市場的超級大白馬。

2011年到2020年,海天的營收和淨利潤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10年間公司營收增長了近4倍,淨利潤增長了近7倍,毛利率增長了10個百分點,公司市值也從2014年上市之初的400億出頭,上升到2021年7000億以上,一度創造了“一瓶油”超過“一桶油”的A股傳奇。

過去三年無疑成了檢驗企業成色的極好時機,所有的偏執都會隨時間漸漸清晰,大浪淘沙,衆神歸位。始終堅守海天味業的投資者終於明白,海天味業終究只是“打醬油”的角色,行業地位與中國石油不可同日而語,成長邏輯與“股王”貴州茅臺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存量之困

醬油行業是典型的低門檻紅海市場,雖然行業早已進入存量時代,競爭卻更爲激烈。

除了中炬高新、千禾味業等上市醬油企業外,非上市公司中還有李錦記,山東欣和、東古、太太樂等諸多醬油品牌近年來迅速崛起,在海天品牌受到“添加劑”事件衝擊之際,開始搶佔巨頭的市場份額。

從存量市場中繼續提升份額並不容易,海天也在努力拓展細分板塊,成長性更好的“零添加”醬油品類,成爲公司的重要方向。

千禾味業最近幾年在該賽道的逆勢增長,爲海天提供了經驗借鑑,但是“零添加”並不是救命稻草,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收穫時代紅利,特別是海天曾經因爲“添加劑雙標”遭受過輿論質疑,要重新贏得這塊市場無疑困難重重。

傳統的醬油賽道進行品類創新之外,海天的多元化嘗試還有不少,公司不但高調進軍高速增長的複合調味品賽道,推出了黃豆醬、招牌拌飯醬、香菇醬、火鍋底料等新品類,甚至還進入食用油、大米以及飲料等全新賽道,跨界轉型不可謂不積極。

2023年,代表海天食品製造板塊中多元化嘗試的其他產品營收34.99億元,同比增長了19.35%,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11.45%提高到14.25%,而醬油的營收佔比則已從歷史高峰期的70%以上下降到50%左右。

海天新進入的很多賽道,面臨的競爭其實更加激烈。比如火鍋底料賽道有海底撈,食用油賽道有金龍魚,飲料方面有農夫山泉,與早已佔據賽道優勢的巨頭較量,海天更難言勝算。

消費品要進行多元化突圍,最重要的是品牌推廣和研發投入,體現在財報上就是銷售和研發費用的增長。

但是,最近兩年海天銷售和研發費用不增反降,而管理費用則出現了持續大幅增長,公司其他產品的毛利率也從27.18%下降到21.88%,多元化轉型的決心和誠意似乎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2021年以來,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開始持續下滑,從2021年年末的7430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6591家,今年一季度再度下降至6506家,兩年多時間減少近千家。

線下經銷商一直是海天味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遍佈全國的經銷商網絡,不但讓海天品牌的市場覆蓋率高達90%,也爲公司打開重要的B端渠道做出了諸多貢獻。衆多經銷商的退出,一定程度上是海天品牌力和產品力下降的縮影。

“醬油之王”競爭力下滑,從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項中也能看出端倪。

過去很多年,海天和茅臺等消費大白馬一樣,幾乎沒有應收賬款,強勢的消費品牌往往供不應求,很多時候甚至都是先款後貨,顯然不會接受下游用戶的賒賬訴求。

與之前相比,最近兩年海天的應收賬款明顯增加。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達到2.23億,同比增長18%,相比2019年增長了近百倍。今年一季度,公司應收賬款仍有1.83億,同比增幅擴大到28%,象徵產業話語權的回款速度仍然沒有改變的跡象。

盛宴收場

靠“打醬油”做到數千億市值的海天味業,堪稱中國民營企業中罕見的造富神話。

2021年3月份發佈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有8位來自海天味業的富豪以超過10億美元身家登上榜單,是上榜人數最多的中國公司之一,其中第一大股東龐康以264億美元身家,超越衆多國內互聯網富豪,排名全球第57位。

不同於農夫山泉、娃哈哈等純粹的家族企業,海天味業是由國企改制而成,後期發展主要是依靠龐康爲首的管理層共同努力,核心管理層組成的一致行動人,掌握了公司的絕對控股權,不但成爲海天造富神話的受益者,也是海天過去蒸蒸日上的保證。

但是,在公司出現經營困境之時,內部意見分歧和人事動盪在所難免。

2023年12月28日,海天味業發佈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原來一致行動人中,吳振興和黃文彪退出,最新加入實際控制人的是管江華、文志州及廖長輝三人。

管理層人事變動的背後,內部重要人員的減持也在悄然進行。

最近退出實際控制人行列的吳振興,早在1998年就進入海天,而其減持股份始於20年後的2018年6月,當時他持有公司1387.222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爲0.51%,過去幾年減持之後,吳振興的股份還剩下0.48%,累計套現過億元。

比較詭異的是,文志州在最近成爲公司實際控制人之前,剛剛完成了一輪減持,減持比例大概是其持股的24%,套現超過一億。按照海天在任高管每年減持比例不超過其持股25%的規定,文志州的減持基本屬於頂格操作。

除了吳振興和文志洲之外,選擇套現離場的高管或重要股東還有不少,而且大都發生在本輪股價暴跌之前。

2018年6月,董事陳軍陽、陳伯林等人開始減持公司股份;2019年4月,陳軍陽、葉燕橋和陳伯林等人繼續減持;2020年12月,黃文彪、管江華開啓新一輪減持操作……

彼時海天的業績似乎還沒出現向下拐點,市場對“醬油茅”衝擊萬億市場仍充滿期待,但是超過100倍的PE估值,對應20%左右的利潤增收,顯然已經嚴重高估,最理解上市公司的高管,往往都是先知先覺。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的第一大股東和掌舵人龐康,2014年公司上市之後幾乎沒有減持過所持股份。在昔日衆多夥伴紛紛減持、淡出、落袋爲安之後,一手締造海天奇蹟的龐康,似乎還在勉力支撐,期望帶領公司走出困境。

今年一季度,海天業績出現好轉,淨利潤更是扭轉了連續6個季度的下降,似乎又看到復甦的跡象。但是對於即將70歲的龐康來講,繼續奮鬥的時間顯然也不多了,中國醬油之王的神話還能否延續,顯然不能太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