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後院着火?陸加速佈局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美國後院着火?中國加速佈局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達志影像)

薩爾瓦多最高領導人本月在新的國家圖書館項目奠基儀式上公開感謝中國的援助,這是中國的影響力在中美洲得到歡迎和認可的最新例子。隨着美中緊張關係的加劇,中國正在這個被視爲美國後院的地區不斷擴張勢力。這個圖書館是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Nayib Bukele)2019年訪問中國的成果。薩爾瓦多在2018年與臺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中國提供了豐厚的投資作爲回報,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向北京靠攏。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長期以來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國政府看到了出於商業和地緣政治原因擴大其存在的機會,這也被視爲對美國將戰略重點放回印太地區的一種迴應。

★美中臺角力

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競爭中,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可能成爲今年的一個焦點。臺灣的許多邦交國都在這個地區,在美臺關係不斷拉近的背景下,中國將爭取臺灣的盟友視爲優先事項。

在中國金錢外交的影響下,承認臺灣而非中國大陸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分別減少到3個和4個,大多數國家在過去3年改變了立場,包括巴拿馬、薩爾瓦多、多米尼加和尼加拉瓜,先後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或復交)。

華盛頓威爾遜中心拉丁美洲項目副主任葛丹(Benjamin Gedan)表示,相比南美洲,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也進行大規模貿易和投資,但動機不盡相同,「在這些國家似乎主要受地緣政治考慮的驅動,包括與臺灣的激烈競爭以及希望在多邊機構中獲得支持。」

中國的經濟砝碼對該地區有吸引力。在2017年與臺灣斷交、改與中國建交後,巴拿馬政府開始了自貿協定談判,併成爲該地區首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國家,中國還在該國投資建設了超過20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涉及橋樑、鐵路和電力設施等。

葛丹說:「鑑於中共對孤立臺灣的高度重視,很可能繼續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投資。畢竟,北京很可能認爲這些國家的收買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它已經取得了一連串的外交勝利。」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與中國合作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缺乏民主的國家有額外吸引力,特別是美國力圖應對這些國家的貪污腐敗,對一些官員進行制裁。

在尼加拉瓜於去年12月和中國重新建交前,美國對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的助手實行了制裁。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去年批准了與中國的新經濟合作協議,並稱贊中國的公共投資「不附加條件」。此前,華盛頓將布克爾的一些親密助手列入貪污腐敗的黑名單。

洪都拉斯新總統卡斯特羅在勝選後曾表示,她有可能改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爲了鞏固邦交,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臺灣副總統賴清德1月出席了卡斯特羅的就職典禮,對洪都拉斯提出財政和發展支持。

許多中美洲和加勒比當局並非不清楚中國的示好是出於地緣政治考量,尤其是他們忌憚對北京愈加嚴重的經濟依賴。大多數國家沒有興趣激怒美國,而是希望在美中之間保持斡旋平衡,這可能爲北京的努力造成挑戰。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拉美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索利斯(Luis G. Solis)預計,中美洲與臺灣仍然保持邦交關係的國家-伯利茲、瓜地馬拉和洪都拉斯不會很快改變立場,中國會將中心放在說服加勒比地區的島國。

索利斯說:「中國更有可能試圖吸引東加勒比海的島國加入其軌道,特別是由於中國對圭亞那和庫拉索油田,以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感興趣。隨着委內瑞拉穩固地進入北京的軌道,中國更有力地推動其在該地區的外交活動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更大的外交願景

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行動被置於「一帶一路」倡議中,構成了中國在全球舞臺上更大的外交願景的一部分。

去年12月底,古巴成爲最新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國家之一。除古巴外,加勒比地區的牙買加和其他六個島國,以及中美洲的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都已加入。

美國特別警惕的是中國正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力投資和經營港口項目,未來北京可能將這些港口用作軍事基地。

近年來,中國向薩爾瓦多的一個新的航運港口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巴哈馬的自由港投資了一個大型集裝箱碼頭,那裡距離美國最近距離不到100英哩。中國還在該地區其他國家做了類似的港口和海港設施投資。

美國海軍上將、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Craig Faller)曾指出,他特別擔心中國拉攏巴拿馬以控制與巴拿馬運河相關的基礎設施,並稱中國可以利用其對該地區深水港的控制支持在全球軍事部署。

在2019年,美國對薩爾瓦多施壓,阻止了該國將沿海的佩里科島(Isla Perico)賣給中國公司,後者提議在那裡建造一個深水港和製造中心。近日有報導稱,中國的國有公司仍在推進這個計劃。

中國還加大了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自然資源的投資。基於向可再生能源轉變的國家戰略,北京看中了加勒比海盆地國家大量的鋁和稀土礦,牙買加兩個最大的氧化鋁精煉廠都由中國投資者持有。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萊伊(Rebecca Ray)表示,這些原材料將能夠從加勒比地區通過中美洲運輸到太平洋港口。因此,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和外交利益內在地交織在一起。萊伊在過去八年一直追蹤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往來。

萊伊分析:「中國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不是以季度利潤爲目標的短期趨勢,而是以2060年爲目標的長期推動。新的投資和生產機會將需要以持久的方式來追求,爲此,中國以外交手段來補充經濟參與。觀察家們不應該對中國對與中美洲的基礎設施合作或在加勒比地區的生產性投資重新產生興趣感到驚訝。」

長期以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相當脆弱。該地區容易受到不斷加劇的氣候變化影響,給低窪島嶼和沿海地區帶來更多自然災害。同時,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利率上升,導致償債負擔增加和可能的資本外逃。

萊伊分析:「這些國家對新的入境投資有很大需求。同時,西方投資者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沒有表現出啓動新項目或接觸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趣。因此,任何新的潛在投資來源自然會被認真對待。」

★美國有優勢

專家指出,雖然中國在短時間內很難取代美國成爲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中國對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構成了新的挑戰,華盛頓有理由警惕看待北京的行爲。

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日益增長的存在具有威脅性和惡意性。這一立場的表達伴隨着美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和地區官員之間的直接對話。

去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向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巴拿馬派遣了一個代表團,目標是聽取這些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經濟需求。美國對該地區的新承諾有望在今年得到更具體的體現。

索利斯表示,美國在軍事、經濟、貿易和文化有關的事務方面仍佔據優勢。

索利斯分析:「如果這些優勢通過積極的外交和堅實的發展議程得到充分的處理,中國的空間將被大大縮縮小。但這需要創造力,需要投入時間和善意,需要就移民、腐敗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等敏感問題進行長期和富有成效的對話。」

還有分析指出,儘管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迫切需要基礎設施投資,但其維持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是治理不善,美國有望成爲該地區更值得信任的夥伴。

報導稱,對於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而言,與中國實體合作帶來了非常真實的風險。據拉美當地新聞網站去年12月報導,厄瓜多政府正在起訴中國公司在大壩工程中偷工減料,嚴重損害了當地的環境和經濟。

葛丹說:「與中國的夥伴關係可能會帶來新的外國投資,但它只會加深治理方面的挑戰,因爲中國對腐敗不感興趣,缺乏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