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黃亦玫和莊國棟的愛情因性而起,因利己主義而亡

一場大型的“見色起意”是這段初戀的本質。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電視劇《玫瑰的故事》裡,黃亦玫和莊國棟的愛情拉扯讓人倍感不適的來源。

發現了嗎?

兩個人在一起的絕大數時候都在被荷爾蒙和性激素主導,一見面無不例外都是身體的親密接觸,他們深切地爲“牀頭吵架牀尾和”這句話“代言”。

全然沒有初戀的青澀、單純和朦朧,一切都是無比赤裸裸的,他們不是初談戀愛的欲語還休而是成熟男女的慾望關係。

不是細水長流,而是魚水之情,不是長擇關係,而是短擇關係,不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而是過把癮就死。

這並非人們理想中的愛情,也並非成熟的愛情。

黃亦玫和莊國棟之間的喜歡是生理性的喜歡。

他們之間愛意的流淌全靠無休無止的身體互動,情感互動是屈指可數的,不像是有情人,更像是彼此的情人。

兩個人之間的激情互動,不是“撫摸”“呢喃”這麼輕飄飄的詞語可以一言蔽之的,而有一個詞倒是很能精準地加以概括:

進食。

是的,他們就是“互相進食”的關係:

像是要把對方“吃掉”的那樣貪戀着彼此,肆虐着的不是喜歡,而是怒吼着的“飢餓感”。

莊國棟爲什麼讓人心生惡感,是因爲他幾乎是要將黃亦玫“生吞活剝”了一樣,像是個飢腸轆轆的餓鬼猛地往食物撲,把她拼了命狼吞虎嚥地往嘴巴里塞,往胃裡填,讓身體裡的空虛感得以消解。

食色,性也,便是如此。

一個乾癟的氣球逐漸膨脹直至猛地漲破,那帶來的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無比的滿足感。

於是,談情說愛,在他們那裡,全變成了做。

當然,這沒什麼不好,性是愛情的催化劑,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但如果只有性,那很多問題都會被無視或者掩蓋,最終必然會在矛盾層層積壓下迎來雪崩。

莊國棟和黃亦玫兩個人,身體是負距離的,靈魂卻是南轅北轍的。

一直以來以“親密互動”來解決問題的治標不治本的弊端逐漸凸顯,莊國棟爲了事業出國,兩人的異地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明顯,兩個人的感情基礎是極其薄弱的,不說風吹雨打了,他們根本就禁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感情基礎的奠定不只是需要虛無縹緲的愛就夠了,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間的雕塑:

需要的是兩個人無數次對彼此付出的沉沒成本的累積,需要的是兩個人對彼此感情的正反饋所釀就的相處舒適,需要的是在不斷碰撞磨合中兩個人所形成的心有靈犀的默契,對彼此邊界的精準拿捏......

但這些,莊國棟和黃亦玫通通都沒有。

在這段感情裡,身體的互動遠遠大於靈魂的互動,異地使得缺乏成熟的感情應對機制的兩個人暴露了“彼此並不合適”的深層性問題,而因爲異地再無法觸發“親密互動”,兩個人的愛情便也就無疾而終了。

不過這並非問題的關鍵,即使開端錯了,如果努力也可以把愛情拉回正軌,而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並沒想過去解決問題,也從沒想過去爲了維護這段愛情去付出一些什麼東西。

莊國棟和黃亦玫的愛情裡,只有“我”,沒有“我們”。

利己主義毀了這段感情。

因爲最開始是圖彼此的身體,所以最後身體不可圖的時候感情就隕滅了,因爲愛情與事業衝突了就斷然捨棄了愛情,因爲“我們”和“我”衝突了,就毫不猶豫扼殺了“我們”。

當然這無可厚非,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只是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會有代價,人是不能也做不到既要又要的。

利己的結果必然是愛情的消亡。

事實上,一個人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不相信愛情,自然也就得不到愛情。

爲什麼如今的愛情越來越是奢侈品,爲什麼如今的愛情越來越難以爲繼,爲什麼如今的人們比以往任何的時候都渴望愛情卻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難以夠到愛情?

因爲如今個人主義是盛行的風潮,於是愛而不得成了常態。

一個人的愛情在生活中被壓垮,這在如今是屢見不鮮的。

很多時候,愛情的瓦解不是真的走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也不是真的就無解了,更不是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挽回的了,而只是因爲在愛情裡的兩個人不想再努力了,不想再去解決問題了。

原因千萬條,最根本的一條是人們精神上的軟弱。

這種軟弱讓我們眼睜睜看着愛情走向衰亡卻有心無力、無可奈何。

但這種軟弱並非只是個人作用下的結果,更是如今社會的一種常見病。

軟弱是精神的變形,更是巨大的壓力和困境之下個體的孤獨、彷徨與無助。

愛情是奢侈品,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也是奢侈品。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