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大搞貿易“雙標”,耶倫不“脫鉤”表態能否落到實處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趙安琪

4月4日至9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訪華期間多次強調反對中美“脫鉤”,但同時多次就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表示關切,表明要對中國“貿易保護政策”作出迴應。這不禁令外界擔憂耶倫反對中美“脫鉤”的表態能否落到實處。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中國WTO研究院研究員李楊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爲世界的前兩大經濟體和前兩大的貿易體,中美聯繫密切,合作必然會存在,雙方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但競爭仍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美方邊喊不“脫鉤”邊炒作“貿易保護”

在此次訪華之行中,耶倫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反對中美“脫鉤”,還積極參與商界、學界對話,對外釋放出穩定改善中美關係的積極信號。“中美要避免危機、管控危機、避免‘脫鉤’,兩國需要更堅實的多邊機制,幫助我們協調貿易、安全等方面潛在的問題。”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美國斯坦福大學弗里曼-斯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邁克爾·麥克福爾在4月9日的“人大重陽中美人文交流論壇(2024年春季)”中表示,中美必須要加深對彼此的瞭解,消除誤解並剷除錯誤信息,以免造成戰略誤判,這既是兩國關係的基礎,也是兩國利益所在。

然而,此次耶倫訪華並非只釋放“積極信號”。其間,她多次提到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俄羅斯《消息報》4月11日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有關“產能過剩”等言論反映出美國企業對與中國競爭的焦慮急劇增加。新聞網站《世界政治評論》4月8日在題爲《美中經濟關係陷入困境》的文章中稱,拜登在選舉年需要對華採取強硬立場,這導致美國在一些產業中越來越傾向採用他們口中指責的“中國使用的保護主義政策”。

對於美方一邊喊不“脫鉤”,一邊又炒作所謂中國“保護主義政策”,中方多次敦促美方言行一致,將反對對華“脫鉤”的表態落到實處。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4月8日曾對此表示,所謂“產能過剩”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歷史上也多次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助於解決產能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4月9日也表示將產能等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違背經濟規律,不利於本國產業,也不利於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美國大搞貿易“雙標”

針對美方近期多次惡意指責中國政府爲企業提供所謂“不公平的競爭優勢”,李楊指出,所謂“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其實就是補貼,“全球各國都在對(本國)企業實施補貼政策,包括歐盟和美國。美方一直指責中國的補貼政策,但美國也頒佈了《芯片和科學法案》(下稱《芯片法案》)等政策對美國企業進行補貼。”

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芯片法案》,宣佈將提供約527億美元的資金補貼和稅收等優惠政策,以吸引各國芯片產業轉移到美國去。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3月20日,美國芯片公司英特爾公司獲得了高達85億美元的直接資助,這是美國《芯片法案》下第四筆撥款。此外,2022年8月,拜登還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將數十億美元投入到清潔能源的開發中。據英國廣播公司(BBC)4月8日報道,在2023財年,美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投資約爲340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稅收減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2日表示,美方堅持“美國優先”的政策取向,無視多邊貿易規則,任意對他國加徵單邊關稅,制定歧視性產業政策,以“國家安全”爲由濫用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等措施,限制外國在美投資企業參與政府採購,人爲設置大量貿易壁壘,妨礙公平競爭。

實際上,美國政府大舉爲本國企業追加補貼,卻惡意指責中國資助相關企業,在經貿領域大搞雙重標準的做法,已引發本國企業的擔憂。美國計算機和通信業協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馬特·施魯爾斯在3月29日的聲明中指出,過去10年,美國經歷了持續增長的貿易赤字,而科技行業成爲美國出口的亮點,創造了 2560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面對數字貿易壁壘,美國的全球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將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現在的貿易政策更關注於國內發展,縮短價值鏈對外的依賴。”李楊指出,但因某些對外國企業的投資審查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這對美國企業吸引外資是不利的。

美國商會高級副總裁兼國際部主管約翰·墨菲4月9日表示,美國現在的許多貿易壁壘實際上都違反了美國與他國貿易協定中作出的承諾。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的報告似乎表明它可以隨意忽視這些承諾,而事實上他們有責任執行這些規定。

競爭仍然會是主旋律

隨着中國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中美貿易競爭日益激烈。耶倫4月8日在與中方會談後稱,拜登政府將推動中方改變對美國就業構成威脅的產業政策。對此,李楊分析說,耶倫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爲了解決所謂的“國家安全”問題。從全球領域來看,兩國合作必然會存在,但從長遠來看,美方對華採取競爭性經濟政策也是必然的,“(兩國)合作可能是小範圍的,以解決全球共性問題爲主。在發展中美經貿關係涉及雙方利益衝突時,雙方還是仍會以競爭爲主”。

在“新三樣”(芯片、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及數字經濟等領域,美國以“國家安全”爲名,持續拋出針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措施。據路透社3月28日報道,美國正在制定對華芯片封鎖名單;4月2日,彭博社報道稱,美國要求韓國對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技術採取限制措施;4月8日,美聯社報道稱,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宣稱若當選將採取新的關稅政策進一步阻止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4月10日,美國發布《聯邦公報》將4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出口“黑名單”,公告並未詳細說明原因……

對此,中國財政部、外交部相關負責人也多次明確作出迴應,指出美方不應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所謂“多元化”爲由衝擊兩國及全球正常貿易投資往來和產供鏈穩定。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濫用實體清單等出口管制工具遏制打壓中國企業,敦促美方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