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中秋都想知道,嫦娥爲何在奔月後,會變成癩蛤蟆
讀透文史,點擊好看
作者:江河散人
編輯:莉莉絲
又是一年中秋節,在我國中秋節,又稱月夕、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在民間的習俗裡中秋之夜一直都流傳着祭月、賞月、吃月餅、猜燈謎等習俗,而說到中秋賞月,自然要講點關於嫦娥的事蹟。
嫦娥奔月的神話,基本是一個“不知道不是中國人”的故事。這一神話版本很多,其中最爲人熟知的應該是“被逼的”版。爲了湊字數,哦不對,爲了幫助一些人儘快進入節奏,還是有必要提下這個神話:
西王母因后羿射日除害有功而獎賞他不死藥,但后羿沒吃,因爲他不願意離開嫦娥。不成想,趁着后羿不在的這天,有個叫逢蒙的傢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無奈之下,嫦娥只得自己吃掉這藥。結果,嫦娥立刻飛昇成仙,並以大於7.9千米/秒的速度駛向月球。自此,有情人終於月地兩隔。
然而熟歸熟,誰能告訴我這則神話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是要講述一個明明很相愛儘管沒有出現車禍、癌症或彼此是兄妹的情節,但最後仍是不能在一起的悽美愛情故事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它和梁祝一樣的民間傳說有什麼分別呢,還有臉說自己是上古神話嗎?
嫦娥,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天帝帝俊)的女兒_圖
文本溯源
當然,對嫦娥奔月神話較爲了解的朋友大概知道,上面所講的版本其實歷經多次整容,最初的神話並非如此。
現存最早記載這一神話的文獻是《淮南子·覽冥訓》:“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可以說這一記載相當簡略,既沒有交代兩人關係,也沒告訴我們嫦娥的結局。
到了東漢末年,高誘給《淮南子》中的這一內容做注,“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爲月精。”至此,整個故事才變得完整起來,雖然有些毀三觀:即羿在得到不死藥後,沒來得及服用,便被妻子嫦娥偷去了。嫦娥吃掉後,立刻成了仙,飛昇到了月亮之上成爲月神。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_圖
比高誘早半個多世紀的張衡在《靈憲》一書中也記載了這則神話,內容略有不同:
“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筮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爲蟾蜍。”
這裡,增加了嫦娥奔月之前要算卦的情節。占卜者隨後告訴她,此事大吉大利,於是嫦娥才決定了奔月之旅。
仔細分析這三個版本,細心的朋友應該會發現一個疑點:嫦娥與羿真的是夫妻嗎?
因爲時間在前的《淮南子》與《靈憲》並沒有提到這層關係,只是到了高誘做注時才點明。如果兩人真是夫妻,前面兩部書裡爲何不加以說明,畢竟這根本浪費不了幾個字啊?
后羿,五帝時期人物,帝堯的射師,嫦娥的丈夫_圖
羿的亂入
實際上,不僅羿與嫦娥本不是夫妻,而且在最初的嫦娥奔月神話中,羿恐怕也並不存在。這樣說的理由有三點:
其一,在先秦典籍中提到羿的神話時,他從來都是一條單身狗,根本不見女性身影,更別提這女的還有名有姓了。
其二,漢代流行給神仙脫單。那些過去是獨立的男神或女神的神仙,在漢代陰陽觀念的強大壓力下,紛紛被拉郎配,成爲對偶神,如伏羲與女媧、西王母與東王公等,這些是有力的佐證。
其三,在《淮南子》之前,先秦典籍《歸藏》已經了記載這一神話,雖然這書不再存世,但部分內容卻憑藉其他書籍的注引而保留下來。
嫦娥奔月_圖
唐代李善給《文選》做注時兩次引用《歸藏》中的嫦娥奔月神話,宋代《太平御覽》中一次引用,上面提到的《靈憲》版嫦娥奔月,袁珂也斷定其是依據《歸藏》舊文而寫的。
根據這些引文,以及1993年出土的王家臺秦簡中的《歸藏》殘簡,學者整理出《歸藏》中嫦娥奔月神話的原始文本,大意如下:
《歸妹》曰:從前嫦娥從西王母那裡投來長生不老藥,服食後準備奔向月亮之中。將要動身時,她去有黃那裡占卜。有黃占卜完成後,對她說:“吉。翩翩歸妹, 獨將西行。逢天晦芒, 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於是就託身於月亮中,化作了蟾蜍。
可以看出,《歸藏》中的原始神話也沒有羿的身影。通過以上三點,我們足以把羿踢出“嫦娥奔月”的微信羣了。
然而,透過《歸藏》這一原始神話文本,我們又發現一個問題:嫦娥飛昇就飛昇,怎麼突然變成了癩蛤蟆(蟾蜍)?
“蟾蜍”古畫_圖
月中蟾蜍
過去曾有一種解釋,認爲把嫦娥變成醜陋無比的癩蛤蟆,是因爲她背叛了丈夫,所以遭了天譴,從而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摧殘。但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嫦娥神話最初並不牽涉男女婚事,背叛說自然無從談起。
另一方面,這種解釋又誤讀了蟾蜍的意象。因爲在魏晉之前,人們對於蟾蜍的認知,並非如後來人認爲的那樣,只剩下“長得醜不是錯,但卻不應該出來嚇唬人”的感嘆。葛洪的《抱朴子》裡便說,“蟾蜍,壽三千歲。”顯然視之爲一種長壽的吉祥物。
那麼,嫦娥究竟爲什麼變成了蟾蜍呢?
實際上,月中有蟾蜍,或月中有蛙(在古人眼中,兩者常常不分)的說法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神話中。先說中國。
《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峻鳥,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去行,薄蝕無光。”
《淮南子·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蟾諸(蟾蜍)。”高誘注說,“蟾蜍,月中蛤蟆,食月,故曰食於蟾蜍。”
《史記·龜策列傳》:“月爲刑而相佐,見食於蛤蟆。”
可見,中國神話中最初不僅有月中蟾蜍的說法,還有蟾蜍吃月亮的故事。而這種蛙與月亮的神話不止存在於中原大地上。
月中蟾蜍_圖
北美洲有一則神話,說遠古時代天地間發了一場大洪水,淹沒了大地,蛙便一跳一跳地離開大地,吊在了月亮前面,於是月中有了蛙的存在,直到今天人們仍然能看到這些青蛙。
另一則美洲桑波伊爾人的月亮起源神話則提到,母蛤蟆因爲隨“天”小便,導致天降暴雨,進而引發了一場大洪水。母蛤蟆也趕緊逃命,最後跳到了月亮的臉上。
而在北美有些印第安人部落中,月亮被認爲是隻肚子裡裝滿水的蟾蜍,一旦它要吐,洪水就會淹沒整個世界。所羅門羣島的原始部落,則將月亮看成蟾蜍的化身,同樣的,墨西哥人神話中掌管天下之水的大女神月亮,大青蛙便是其化身。
顯然,從比較神話學的角度來看,月中有蟾蜍是一個獨立的神話,解釋的是月亮何以有圓缺與月球潮汐現象等。
所以,之前的問題就要改改了,並不是嫦娥爲什麼奔月後要變成蟾蜍,而是因爲月中先有了蟾蜍,其後才誕生了嫦娥奔月的神話。即這是一則推原神話,試圖解釋這樣一個問題:在沒有載人飛船的條件下,地上的蟾蜍究竟是怎麼跑到月球上定居的呢?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