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催促民主化腳步 終結蔣氏王朝
黨外書刊在1980年代大量涌現是禁書第二階段高潮,當時江南的《蔣經國傳》也被列爲禁書。(本報資料照片)
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在美國遭竹聯幫分子槍殺身亡,導致臺美關係陷入緊張,並因蔣經國總統次子蔣孝武被指捲入,在美方壓力之下,蔣經國公開宣佈:「蔣家不能也不會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等於宣告蔣氏王朝統治結束,並加速臺灣民主化的腳步,促使接下來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等一連串動作。
學者吳建國在所着《破局》一書指出,蔣經國事前並不知道情報局要刺殺江南,更不是他下令的,蔣經國知道後還直斥「真胡塗」,蔣家也沒人蔘與或下令,但竹聯幫氣情治單位過河拆橋,爲了救陳啓禮,更擔心被殺人滅口,所以便把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扯進來。
吳建國說,當時國安局長汪敬煦鬥情報局長汪希苓。汪希苓奉國防部「善於運用幫派分子,從事情報工作」指示,因此結交陳啓禮等人,吸收爲情報局運用人員,接受情報局的訓練。面對身爲美、中、臺「三面諜」、拿臺灣情報局工作經費,卻又背叛出賣情報局的「江南」劉宜良 ,迫使汪希苓下令陳啓禮執行暗殺江南的「制裁」任務。
書中爆料說,汪希苓下令暗殺江南的計劃,事前事後均告知汪敬煦,但汪敬煦恐汪希苓優異的表現,被蔣經國屬意接任國安局長,於是瞞着情報局發動「一清專案」抓陳啓禮,並立即通報美國聯邦調查局,致使情報局涉入江南案的案情曝光,爲臺美關係帶來重大影響。
其實蔣經國晚年已有推動民主化的想法,江南案後有美國施壓,隔年又爆發政治與金權掛勾的十信案,加上黨外運動蓬勃發展,蔣經國因而決定加速民主化進程,1985年宣佈解除戒嚴,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1988年解除報禁,開展大鳴大放的民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