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挺臺獨的重大戰略訊號

(圖/路透)

中共建黨百年慶典釋出對臺強勢促統的訊號後,民進黨核心幕僚邱義仁日前表態「臺獨不是臺灣人自己可以決定」,僅僅2天后,美國政府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又代表拜登政府首度公開表達「不支持臺獨」的立場。這絕非只是對習近平「七一」講話的迴應,背後更折射出拜登政府對中戰略由攻轉守的態勢變化。

坎貝爾有關「不支持臺獨」的表態,並沒有改變一直以來美國對臺政策的核心精神,但回顧近年來美方對臺表述可以發現,美方往往會依據當時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突出或強調對臺論述中某一部分的概念。例如柯林頓、小布希政府着重強調「反對片面改變現狀」的表述,就意在警告當時中共在1995年高調對臺軍演、2005年起草訂立反《分裂國家法》等動作。

有別於歐巴馬時期美中臺形成良性互動的大三角循環,川普政府執政後,爲了因應朝野一致遏制中國崛起的共識,以及配合對中貿易戰等強硬政策,美方首次將原本不公開的「六項保證」與一中政策、《臺灣關係法》並列,納入美對臺公開論述體系之中,當時的國務卿蓬佩奧甚至即興喊出「臺灣不再是中國一部分」的措詞,但很快又重申四平八穩的官方表述,避免讓中共武統師出有名。

拜登政府雖然放棄了川普富有侵略性的對中手段,但核心理念上仍是意在限制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拜登上臺伊始,儘管很快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在阿拉斯加與中方會談,釋出改善美中關係的訊號,但實質上仍對北京採取攻勢的外交作爲,且比川普政府更注重多邊協調、軟硬兼施。

拜登開闢了四條對中戰線:第一條是傳統的意識形態人權戰線,美方接續川普任內開始操作的維吾爾議題。第二條是印太戰線,美方將臺海穩定寫入美日韓聲明,又將香港議題納入G7峰會,積極協調「五眼聯盟」國家爲港人提供庇護。第三條是聯歐抗中戰線,美方力阻《中歐投資協定》生效,切斷歐中經貿連結。第四條是偕俄製中戰線,拜登史無前例地當面向普丁表達共同因應中國威脅。

拜登政府對中攻勢的最高峰,莫過於6月G7領袖峰會前後。但實際效果如何?最先出現破口的是「偕俄製中」戰線,媒體披露早在「拜普會」後,俄駐美大使就當面向中方「通氣」,6月28日習近平與普丁視訊會談,決定延長《中俄友好條約》,對外展現出中俄互信不會被美國見縫插針的自信。7月5日中法德領袖視訊會談,法德均表態力促《中歐投資協定》早日生效,至此拜登的「聯歐抗中」戰線潰堤。

拜登對中的四條戰線中,聯歐、偕俄兩條已被中方破解,印太戰線只有日本積極響應,而原本美國製衡中國在南海影響力的最得力的夥伴東協,因急需走出疫情而更依賴大陸,深陷變種病毒的印度更是自顧不暇。至於以新疆爲主軸的意識形態戰線,則流於政治作秀,沒有實質制衡力。

因此,重申不支持臺獨、恢復與北京經貿溝通、爲首次美中元首峰會營造友善氛圍,這就是拜登上臺透過近半年的摸索,對中從戰略攻勢轉向戰略守勢的重要訊號。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