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制裁升溫 恐成七傷拳

隨近期大陸對臺啓動各項貿易制裁措施,蔡美娜表示,應以古鑑今,以第三次臺海危機(1995~1996年)爲借鏡,其制裁時間維持五季,但當時我國對大陸與香港出口規模仍成長一成左右,實質成長率約9.6%,比全球貿易量成長率8.1%更高,實際上對出口影響有限。惟當時制裁措施仍衝擊臺股與我國民間消費信心,導致國內產銷需求降溫。

從第三次臺海危機到現在,臺灣對陸出口結構呈現明顯變化,蔡美娜指出,我1995~2001年對陸出口約佔總出口比例爲24~27%,以紡織、塑膠品等傳產貨品爲主,電子零組件約佔23%。以近三年觀察,我對陸出口佔比皆超過四成,以電子零組件居大宗(約佔我對陸出口55%),顯見兩岸貿易更爲依賴彼此。

蔡美娜認爲,自8月來,陸對臺制裁項目包括調製食品、水產品、茶葉、食用油脂、柑橘等,主要都是大陸自給率高、依賴程度偏低項目,應是避免貿易制裁成爲七傷拳所致,而臺灣這五項目出口額銷往陸比率約二到四成,預期臺灣個別廠商受到影響。

依財政部整體出口統計,上述五項目對陸出口總額約10.7億美元,佔總出口比重約0.24%,現行影響層面並不大,8月出口仍爲正面樂觀態勢。但蔡美娜指出,兩岸政治情勢屬於非經濟因素,牽涉軍事、國防等領域,未來中國大陸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引起陸美臺三地情勢變化,其衝擊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