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肝未定期追蹤 就醫時已是肝腫瘤末期

廖重慶醫師說,慢性肝炎患者最重要是定期追蹤,尤其父母兄弟姊妹或伴侶有慢性肝炎,自身都需接受檢查是否爲慢性帶原者。(陳世宗翻攝)

70歲的周老先生平日務農身體健康也沒有服用藥物,近期覺得頭暈全身無力至大甲李綜合醫院就醫。肝膽腸胃科廖重慶醫師發現他有慢性B型肝炎,但已多年沒追蹤,抽血時發現肝功能異常,肝癌指數也高達3000(正常人僅個位數),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腹腔內有大大小小多顆肝腫瘤,但已屬晚期,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卻回天乏術不到3個月便過世。

廖重慶說,臺灣是病毒型肝炎盛行區,B型肝炎帶原的比例約1.5到2成,很多帶原者是接受健康檢查才得知患有慢性肝炎,但也一些帶原者是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才知道本身是慢性肝炎帶原者。

血緣較親的父母兄弟姊妹或伴侶有慢性肝炎,自身都需接受檢查是否爲慢性帶原者,如果是帶原者就必須定期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符合健保規範即肝硬化或是肝功能持續異常半年,可接受抗B肝病毒藥物的治療,不但能減少或延緩肝硬化,也能減少肝癌發生的機會。

慢性肝炎患者最重要的還是定期追蹤,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若等到疲倦、黃疸、食慾不振、上腹痛時,通常爲時已晚,治癒率大幅降低。

肝癌是國人常見的十大癌症之一,大腸癌也是榜上有名。3歲的盧女士,沒有慢性病也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近期持續出現上腹疼痛,自行服用胃藥但症狀卻沒有改善,廖重慶醫師詢問病史後安排相關檢查,結果從腹部超音波發現1顆大於10公分的肝腫瘤,病患再接受詳細檢查,發現是大腸癌合併肝轉移!

病患訝異自己會得到大腸癌,表示並無明顯解黑便血便,排便習慣也沒有改變。接受手術開刀後,目前使用化學療法和標靶藥物治療中。廖重慶表示,大腸癌有許多徵兆,民衆只要稍加留意,應該不難發現。排便習慣或是大便性狀改變,糞便變細長或帶有黏液。

另外糞便帶血或是解血便,或是常有便意,可是解不出來,明顯的體重減輕、持續型的腹痛,都必須留意是否爲大腸癌的前兆;不明原因貧血,也要注意大腸是否有息肉或是大腸癌慢性出血所導致。當有上述症狀且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改善時,務必一定要就醫。

廖重慶指出,大腸癌這幾年手術、內視鏡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在成功率或是存活率都有明顯的進步,不要忌諱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