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血”悲劇!19歲少年疑因8個月賣血漿16次身亡,官方啓動調查

近期,山西19歲少年疑因多次賣血身亡,8個月有償捐獻血漿16次、家屬質疑血漿站“拉人頭”等相關報道引發熱議。

3月19日晚,山西沂州市忻府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針對此事發布情況通報,稱涉事企業已停業整頓,配合調查。

針對這一事件,輿論的焦點集中在哪些方面?眼健爲實進行了梳理。

1、涉事血漿站是否合規採血?

據通報,涉事企業忻州天壇生物批准成立於2011年,系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忻州市部分縣、區開展血漿採集業務。眼健爲實注意到,忻州天壇生物是北京天壇生物通過成都蓉生藥業間接持股的孫公司。

據紅星新聞報道,1月16日,也就是少年死後的第二天,其父親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一摞醫院檢查單,顯示少年“心悸原因待查,全血細胞減少,重度貧血”,疑出現造血功能障礙。他從兒子手機聊天記錄中得知,自2023年5月份開始,兒子幾乎每月都前往忻州血漿站獻血漿,他懷疑兒子的死與長期連續的有償捐獻血漿有關。

對此,涉事血漿站表示,少年每次來捐獻血漿都會進行體檢,最後一次時間是2023年12月19日,當時體檢並未查出其有貧血的症狀。

3月20日,北京天壇生物發佈公告稱,報道中提及的“最短獻漿間隔天數爲12天”爲不實信息,忻州漿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確保獻血漿者兩次獻血漿間隔不少於14天。同時,經查詢該名獻血漿者年齡等基本信息及其實施獻漿時相關體檢資料,條件符合採漿要求。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佈的《獻血漿者須知(2021年版)》可知,獻血漿者需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和血液檢測項目,檢測合格後方可進行血漿抽取,固定獻血漿者血液檢測項目可先採後檢。

其中,體格檢查包括年齡、體重、血壓、脈搏等10項要求,血液檢測項目包括血型、血紅蛋白含量和血清總蛋白含量測定等9個項目。

截圖自《獻血漿者須知(2021年版)》

而據紅星新聞報道,死者生前的多位朋友向記者表示,他們也多次在忻州血漿站捐獻血漿,捐獻血漿前只是量了血壓,有時甚至連抽血化驗都沒有進行。

針對這些問題,官方通報稱,忻府區工作專班已進駐涉事企業,正在對該企業採集血漿的組織動員、健康徵詢、血紅蛋白檢查等工作環節以及死者獻血漿有關情況進行調查覈實。

2、僅一字之差,血站和血漿站有何不同?

在此次輿論風暴中,眼健爲實也注意到,有很多網友並不瞭解血站與血漿站、獻血與獻血漿的不同之處。

社交平臺中的網友評論

血站是國家財政支持的公益機構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二條、第八條、第十一條等明確指出,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血站是採集、提供臨牀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爲目的的公益性組織。

血漿站是自負盈虧的醫療企業

血漿站,是隸屬於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不是公益性組織,是自負盈虧的企業單位。血液製品生產單位設置單採血漿站應當符合當地單採血漿站設置規劃,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獻漿者獻漿後獲得的營養費也是單採血漿站自身的企業行爲。

單採血漿站採集血漿後供應生產企業加工成不同的血液製品,其加工生產的血漿不能用作臨牀輸血使用,只能作爲原料提供給生產企業。

獻血和獻血漿的採集方式不同

獻血,通常指的是捐獻全血。獻血漿,則是通過特定的設備將全血中的血漿成分分離出來,而將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成分回輸到獻漿者體內。

全血與血漿不同

適量獻血漿對大多數健康人羣並沒有明顯的害處,但是免疫力低下及凝血功能障礙的人不能進行血漿捐獻。有凝血功能障礙的人捐獻血漿之後,人體的凝血功能會進一步受損,也容易出現出血的症狀。

據紅星新聞報道,死者生前到當地縣醫院進行檢查,該醫院入院證顯示,其入院情況爲“危”,門診診斷爲“心悸原因待查,全血細胞減少,重度貧血”,疑出現造血功能障礙。當天的血清檢查報告單中,其“血清總膽紅素測定”“血清直接膽紅素測定”“血清總蛋白測定”“乳酸脫氫酶測定”等多項指標已不在正常參考值內。

如今,花季少年已然逝去。隨着官方調查的深入,期待這一事件能夠得到妥善處理,給逝者家屬和社會公衆一個公正的答案,也希望此番悲劇不再發生。

參考資料: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獻血漿者須知(2021年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8/202109/ca7e7e1972ec4e939c613aa67f7434e1.shtml

[2] 19歲少年有償抽血16次後死亡?”曾查出重度貧血,官方已展開調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46091

[3] 19歲獻血漿青年多名朋友發聲:曾在同站點獻血,未嚴格體檢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58507

[4] 山西19歲少年猝死之謎 折射“血漿經濟”之亂

https://news.e23.cn/jnnews/2024-03-21/202403210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