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片和全穀物餅乾好毒! 富翁心臟病險死…買下紐時全版譴責食品加工用棕櫚油椰子油

富翁控訴全穀物餅乾好毒。 示意圖/ingimage

棕櫚油消費大增

自從棕櫚油開始嚴重威脅全球植物油市場以來,一場醜陋的公關戰,已持續打了長達半世紀,Iceland的紛爭不過是最新一役。

一九八六年,隨着馬來西亞棕櫚油進軍美國─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五年間,當地棕櫚油消費增長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八─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打起宣傳戰,刊登多則報紙全版廣告,其中一則譴責競爭對手是「不健康的熱帶油脂」。

該組織遊說食品製造商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將這些「熱帶油」─包括椰子油與棕櫚油─標示爲「飽和脂肪」,希望能嚇阻害怕罹患心臟病的消費者。

植物油=健康的油?

美國大豆協會當時出版的一本小冊子寫着,「來見見要把你搞破產的那傢伙。」用《華爾街日報》的話來說,上頭是隻「外表乖戾的熱帶肥貓」,穿著白色西裝、戴着寬邊帽、手裡揮舞着雪茄與椰子飲料,身旁桶子則標示着「棕櫚油」。(這張圖片引發數場在美國駐吉隆坡大使館前的抗議活動。)

(本文出自《棕櫚油帝國》)

格利克曼說,「毫無戒心的消費者習慣把所有植物油都當成是健康的油,很容易、也可能是刻意被這種標籤給誤導了。」當時格利克曼是「小麥、大豆與飼料穀物農業小組委員會」(Agriculture Subcommittee on Wheat, Soybeans, and Feed Grains)主席。

棕櫚油業的反擊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業在一年後反擊,在美國偉達公共關係顧問公司(Hill and Knowlton)協助下,推出宣傳活動。時任「聯合種植」董事總經理B.貝克─尼爾森(B. Bek-Nielsen)(也是現任執行長卡爾的父親)在美國各地巡迴進行媒體宣傳。

貝克─尼爾森與德國出生的食品化學家庫特.貝格(Kurt Berger)一同出席,貝格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研究所(Palm Oi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ysia,前身是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顧問,貝克─尼爾森向學者、醫生、製造商與記者媒體大肆宣傳棕櫚油對健康的益處。

馬來西亞棕櫚油研究所也資助威斯康辛大學與其他組織研究棕櫚油如何促進健康的研究,發表的報告指出棕櫚油富含維生素E與β-胡蘿蔔素,並聲稱熱帶植物油的爭議事件其實是「以健康問題爲幌子的貿易問題」。

這樣的說法後來也成爲普遍的看法。馬來西亞棕櫚油研究所聯同印尼、菲律賓(椰子油主要生產國)政府向美國雷根政府請願,最後成功說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拒絕格里克曼的標籤提議。

富翁買下全版廣告

但其他的對手出現了。美國大豆協會的廣告刊出兩年後,一名來自奧馬哈市(Omaha)的千萬富翁菲利浦.索科洛夫(Philip Sokolof)着手報復熱帶植物油。

索科洛夫才四十多歲就一度心臟病發,撿回一條命的他在《紐約時報》買下全版廣告,譴責「食品加工商」在包裝食品裡使用棕櫚油與椰子油來危害美國大衆的健康。

廣告標題高喊着:「毒害美國!」底下則印着一系列食品儲藏室常見的主食,像是Crisco酥油、家樂氏早餐麥片Cracklin’ Oat Bran、Triscuits全穀物餅乾、琣伯莉農場小金魚香脆餅(Pepperidge Farm Goldfish)。

(本文出自《棕櫚油帝國》作者:喬瑟琳・祖克曼 譯者:黃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