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師 術前評估病史用藥、術中維持生命徵象、術後恢復清醒狀態 生死一線守護者
近年「術前麻醉評估門診」逐漸普及,醫病雙方可充分討論並擬定個人化的麻醉計劃。
今天是「世界病人安全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手術經驗,但多數民衆對於麻醉仍相當陌生,且往往因爲不瞭解而產生恐懼或擔憂。近年「術前麻醉評估門診」逐漸普及,醫病雙方可充分討論並擬定個人化的麻醉計劃,不僅可消除民衆因未知而產生的想像,對於病人安全和預後也更有保障。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主任程廣義說明,麻醉是讓病人從清醒狀態進入比睡眠更深層的狀態,會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心跳變慢、血壓降低,彷彿介於生與死之間的彌留狀態,而麻醉科醫師的主要任務是,在手術過程中維持病人的生命徵象,並在手術結束後讓病人逐漸回到清醒狀態。
「外科醫師就像寇克艦長,而麻醉科醫師有如史巴克」。程廣義以《星艦迷航記》的角色比擬兩者的關係,當手術過程中遇到想法相左時,麻醉科醫師有如副艦長,需要提供外科醫師足夠的建議和思考方向,並由外科醫師做出決定。外科醫師目的是矯正病人的疾病,而麻醉科醫師的任務是維持病人全身包括腦部和重要器官的安全性,兩者同等重要,需互相配合。
程廣義指出,患者往往因爲不瞭解手術和麻醉過程而產生恐懼,因此需要在術前向患者清楚解釋,並且預想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如何協助解決,讓患者消除想像空間,能夠更安心地接受手術及麻醉。
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醫師鄭宏煒指出,近年術前麻醉評估門診已經相當普及,通常會幫患者安排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等檢查,並依據病人年齡、病史和手術類型,安排心臟超音波、肺功能、甲狀腺等進一步檢查;依據檢查及評估結果,讓病人瞭解各項併發症風險,並由麻醉科醫師爲患者擬定個人化的麻醉計劃。
鄭宏煒說,病人經常問「慢性病藥物要不要停?」「爲什麼手術前要禁食?」這些都是術前麻醉評估的重要溝通項目。絕大部分的慢性病藥都不會影響手術,因此不需要暫停服用,以免影響疾病控制,但是例外如:降血糖藥、ACEI或ARB降血壓藥需暫停服用;至於術前6到8小時禁食,是爲了避免麻醉過程中嘔吐,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