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踹傷3歲男孩, 只因他不肯好好學習:雞娃的隱患即將爆發…

有人說,中國孩子正在進行一場“劣幣驅逐”,雞娃的隱患將在十年後爆發。功利主義的教育,正在製造大批量焦慮的家長,空心病的孩子,還有爆滿的精神科。

作者:立正媽媽,藍橡樹專欄作者。國家人社部高級兒童情商管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 兒童閱讀推廣人。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爲星標”哦!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近期,社會學家項飆的一段採訪,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

他說:“學校和教育系統不是在供給知識,而是好像在吸收一個什麼東西。我想這個就是生命力。學生來學校提供生命力的消耗,去生產分數、生產成績。”(來源:《教育系統正批量生產炮灰》,公衆號:青年志Youthology)

許多學生說,他們被無力感淹沒、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感受到生命的枯萎……對學校來說,抓人比教人更重要。整個教育體系主要就是一個把人分等的機械,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培育過程。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功利化教育橫行,

困在牢籠裡的孩子

提出“空心病”一詞的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總督導徐凱文醫生,曾發出過一個靈魂拷問——

“我們的教育是在幫助孩子成長,還是在毀掉一代孩子?”

“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學生做試卷,有句流行語:提高一分幹掉千人。你知道嗎?我做心理諮詢最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把同學這樣的價值觀扭回來,你周圍的同學是你的敵人嗎,他是你人生最大的財富啊!我們的課堂怎麼會這樣?爲了好的成績,可以不惜生命,這是在不斷暗示孩子自殺啊!”

作爲精神科的主治醫生,近些年他見過數以萬計的年輕病患,讓他驚訝的是,當整個國家自殺率在大幅度下降時,中小學的自殺率卻在上升。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的《2022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青年是抑鬱症高風險羣體,18-24歲年齡組的抑鬱風險檢出率達24.1%。

這一數據表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嚴峻境地。

所以,徐凱文醫生在《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的演講中無不痛心地抨擊——

“學校的任務是困住這些孩子,逼着他們考上大學,然後成爲我的病人。”

爲什麼現在心理諮詢的需求成倍地增長,危機干預發生頻率也是迅速地增長?因爲孩子走出學校之前他們就已經絕望了!

一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就吹響了雞娃的號角。

耳朵尚未發育完善,耳邊就開始旋繞莫扎特的音樂,視力尚且模糊,黑白卡就開始上陣,手腳還沒靈活運用,各種繪本已經登場,牙牙學語還沒能吐字清晰,唐詩宋詞、英語啓蒙的音頻就已經開始磨耳朵,剛學會掰手指,加減乘除的學習就排入日程表。

更別提上學後,白天學習,放學上培訓班,晚上寫作業,週末興趣班,996,007都不足以形容這一代孩子堪比牛馬的生活。

童年看似衣食無憂,身在福中不知福,實則困在一方書桌下,內心空蕩蕩如也。

“你只管好好讀書,其他的都不用管。”是這一代孩子從小聽到大的話。除了學習,他們的人生似乎再無他物。

正如《小捨得》裡被媽媽從小雞到大的學霸顏子悠,怒氣回懟的那句話——“考上重點初中,還要考重點高中,然後還有重點大學,這樣的人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人生拼完一場還有一場,爲了所謂的“讀好書,考好大學”,只能不停地過五關斬六將,爲了學習,可以犧牲掉運動、犧牲社交、犧牲睡眠、犧牲健康,甚至犧牲掉人情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指出——

“一切爲了學習”,已經成了引領這代孩子成長的唯一關鍵詞。

可是,揹負了家人太多的期盼,揹負了對未來無盡的焦慮,在反覆的挫敗感、焦慮感、無力感的蹂躪下,扛不住的孩子要麼如同泄了氣的氣球,擺出消極、逆反、破罐子破摔的擺爛姿態,躺平、厭學、對抗,要麼咬緊牙關死撐、內耗,發展到抑鬱、走極端的方式。

北京安定醫院樑月竹醫生說:自己接診的抑鬱症患者中,最小隻有6歲,已經有了自殺的念頭。

6歲本應該是初升的太陽,對人生飽含熱情和期待,但這個孩子卻覺得:“活着沒意思,別給爸爸媽媽帶去麻煩了。”

“沒意思”、“沒用的”、“沒意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嘴裡蹦出來的話越來越喪,心理門診裡看病的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

作爲一個高校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科醫生,徐凱文醫生不斷髮出呼籲:“救救孩子!別讓他們帶着嚴重的問題進入高校,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殘了創造力。”

可是,太多困在牢籠裡的孩子,還沒等長大,就先拒絕期待明日的曙光了。

生病的是孩子,

該看病的是家長

《兒科醫生》的紀錄片裡,有一集記錄過一個泌尿科的病人。

3歲多的小孩,陰莖裂傷、包皮繫帶撕裂,情況緊急。而造成傷害的始作俑者,居然是他媽媽的一腳“猛踹”。

最初,醫生以爲是誤傷,誰知道家長卻大言不慚地表示這是“有意爲之”:“我直接踹的,我就是這個打算。”

讓人大跌眼鏡的暴力行爲背後,原因更是駭人聽聞——

因爲兒子不願意好好學習!

而媽媽口中的學習,是指讓一個三歲多的孩子,每天在5個課外班中連軸轉。早教、英語、美術、平衡班、鋼琴,因爲孩子不配合,就換來了媽媽的拳打腳踢。

對此,媽媽甚至振振有詞:“我今天就是想治他一下!”

即便是在醫院裡見多了人間百態的醫生,在此刻都忍不住質疑這位“喪心病狂”的媽媽——“你是不是親媽媽?”

當代心理診所最矛盾的現象是:父母忙着雞娃,孩子忙着抑鬱。

孩子生病,家長火急火燎帶去看病,但看病最關心的不是孩子的病情,而是“明天能上學嗎?”

孩子已經遊走在身心崩潰的邊沿,但父母爲了優異的成績、好看的簡歷、各類競賽的獎項,不惜犧牲孩子的睡眠、娛樂、身體健康、性格培養……

父母嘴上說着“一切爲了孩子”,倒不如說“一切爲了成績”。

可是,當評判人生成敗的標準只剩下學習,孩子的心中就只剩下“死不了就只能繼續學”的絕望。

難怪急診科的徐醫生忍不住在微博上吐槽——“孩子心理有問題,大人一定要去看精神科。”

正如《兒科醫生》這一集的結尾所說——也許該補課的,不是孩子。

焦慮的家長,

空心的孩子

《十三邀》最近一期廣爲傳播的對談視頻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林小英直言——評價標準單一,是教育越來越卷的首要原因。

因爲這個時代對優績主義的盲目吹捧,“使社會褒獎了很多隻有單一特點的人”。

升學式教育,讓“唯分數論”,以好大學來論成敗,變成了評判人生價值的片面評價體系。而深陷其中的學生們,就像待價而沽的商品,價值被單一化,個體的意志不復存在,唯有在社會共識的價值上(分數、學歷、工作)形成差異了。

爲了確認自己正將身邊的競爭者甩在身後,只能使盡卷,盲目卷。

“現在的孩子在學校裡,吃飯時間只有 5 分鐘。他們過度地自我監控、自我算計,不敢休息。”

爲了卷贏別人,這帶孩子已經無暇關注其他。

有人說,中國人太心急了,急着長大,急着出成績。

如今,孩子的學業成績已經直接捆綁着一個家庭的成敗。父母心裡也苦,在這個“分數爲王”的時代,內卷無可避免。當衆人都咬緊牙關向前衝時,誰敢停下來慢悠悠地欣賞路邊鳥語花香?

功利的時代,大家都只能被裹挾着往前走。

所以雞娃路上,家長不遺餘力地狂奔。被“別人家的孩子”鞭策着不敢鬆懈,眼看一山還有一山高,像極了背後有着追趕獵物的獵豹,只能像擰緊發條的時鐘,不斷向前,一刻不停。

但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是爲了成爲更好的自己,還是僅僅爲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林小英教授的那句——“如果你一生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爲了謀生,你這一生就是個苦役。”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

“如果有個鏡頭把高一到高三的生活,濃縮在一個小時裡面,就能看到(孩子的)生命力是怎麼慢慢萎縮的。”

太過單一化的教育體系,過分追求成績和升學結果,不僅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還造成了家庭和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一味追求學業成就的功利心,使得家長和老師都忽視了孩子的其他成長需求。忘記了我們培養的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流水線上千篇一律,模糊了個性的產品。

張朝陽在《星空下的對話》節目中,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人成長很慢,一生浪費太多時間。”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無數人的心,因爲很多人的“一生”從未爲自己而活。

不敢折騰的中國人,從小習慣“按部就班”,讀書、考大學、工作、結婚、生子……像上緊了發條的機器人,按照既定程序,一生都走在父母安排好的路線,追尋單一的“標準答案”,最後到年紀很大,依然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最想要幹什麼,只能“迷迷糊糊”地過完一生。

十年苦讀不一定能換來笑逐顏開,似錦前程。也可能花還沒開先枯萎了,曙光還沒出現就先墜入深淵了。

《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裡,有段話特別有道理——

掙脫開功利主義的牢籠,父母應該認識道:雞娃只是爲了更好的活着,但學習的意義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藍橡樹教育日曆2025

新的一年

繼續成爲懂教育的父母

點擊圖片,進入下單頁

12個教育話題

從根源上理清思路

在2025年的教育日曆中,我們精選出青春期、性別教育、友情、健康生活等12個話題,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洞見。

其中既有腦科學的原理、也有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認知科學的發現。用這些專業知識去武裝大腦,成爲內核更堅定的父母。

當12個月過去,在365天的陪伴下,漸漸建立穩定的內核,直面孩子成長帶來的各種挑戰。

每天一個教育理念

通俗易懂,輕鬆掌握

越來越覺得,父母的認知高度,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在有高度之前,你得先有認知。

藍橡樹教育日曆堅持6年的初心,就是幫中國家長找回教育常識,把「送分題」答對。

比如:

爲什麼現在抑鬱的孩子那麼多,當孩子說“活着沒勁”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精力充沛、輕鬆不累的高效學習法真的存在嗎?

在人工智能時代,什麼職業能讓孩子不被淘汰?

最初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但讓身體健康的科學方式我們真的瞭解嗎?

家庭教育的難度在於,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家庭也都不一樣。你很難照抄別人成功的經驗,只能將這些理念內化,運用起來才能如魚得水。

待辦事項 每日小結

得心應手的每一天

藍橡樹教育日曆,除了讓你日有所思之外,也可以成爲你得力的生活助手。

今年的日曆延續去年備受好評的「備忘錄」和「小結」功能。在設計上大氣簡約並存。我們堅持多功能、可持續的經典實用、多場景使用路線,送人也非常體面哦。

寫一寫、做一做,配合藍橡樹少年日曆,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每一天,讓親子時光變得更有意義,增進家庭成員的情感。

人是需要儀式感的動物,每日一撕,開啓全新的一天。

藍橡樹教育日曆2025

火熱售賣中

父母穩住內核,孩子就能穩住人生

(點擊圖片,開始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