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堡病毒」致死率近9成! 疾管署升盧安達旅遊警戒

疾管署10月7日提升盧安達「馬堡病毒出血熱」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圖片來源/Pexels)

近日「馬堡病毒」肆虐非洲盧安達,9月27日出現首例馬堡病毒出血熱(Marburg Virus Disease),直至10月7日累計確診56例,病例上升快速,於是疾病管制署於7日提升盧安達「馬堡病毒出血熱」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爲注意(Watch),如需前往應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以及接觸醫院病人。另外,納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坦尚尼亞,也因「馬堡病毒出血熱」疫情,於去年(2023) 被疾管署列爲旅遊警戒第一級的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鑑於此疾病初期症狀不易鑑別且爆發醫院感染,又已有病患及接觸者進入首都、邊境縣市或進行國際旅遊,評估盧安達國內傳播風險爲非常高,區域傳播風險亦爲高,全球傳播風險則仍低。

另外,WHO於8日的「盧安達馬堡病毒病全球戰略防範與應對計劃」(Marburg virus disease global strateg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for Rwanda)指出,計劃主要目標是迅速控制疫情,切斷所有傳播鏈。策略包含提供優化的支持性治療,引導和動員社區參與當地行動,進行有效的病例調查及追蹤接觸者,強化跨境合作,並促進合作關係,最終達到控制疫情目標。

而針對盧安達馬堡病毒,WHO列出多項措施應對,分別爲加強監測和診斷、保護社區安全、確保獲得醫療對策以及進行有效協調,來應對此次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

「馬堡病毒出血熱」爲「馬堡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急性傳染病,初期患者通常會突然發高燒,伴隨劇烈頭痛、肌肉痠痛及極度疲倦,第3天后可能出現嚴重的水狀腹瀉、腹痛、痙攣及嘔吐,腹瀉可持續約一週。此時,患者的面容呈現深陷眼眶、表情呆滯、嗜睡等「鬼魅般」憔悴特徵,許多個案在發病後7天內會有嚴重出血現象,並出現斑丘疹;死亡個案多於發病後8至9天,致死率更高達88%。

馬堡病毒出血熱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主要以支持性療法爲主,不過COVID-19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降低動物死亡率,盧安達已給予瑞德西韋緊急使用授權EUA用於此次疫情,目前國內儲備量約爲8.2萬劑。

馬堡病毒疫情持續在非洲蔓延,國人若需前往疫區,應提高警覺,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以減少感染風險;呼籲計劃前往相關地區的民衆,務必遵守衛生防護建議,並注意自我健康狀況,保護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