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威廉斯不僅療癒身體痛楚,《心靈點滴》的成份是關懷愛心與耐心傾聽
在醫病關係緊繃的臺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爲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爲,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纔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以真人實事拍攝的這部電影作品,透過主角過去待在精神病院裡接受治療的自身經驗出發,藉由與病友間共同生活互助的相處,並切深體會當時醫生對待病患的不友善態度後,下定決心考上醫學院就讀,成爲一位醫病治療前要先理解認識病人的心的醫生。
《心靈點滴》以人爲本出發的關懷劇情,詮釋 Patch Adams 醫生的人生故事。帶給病人歡笑、信任、支持,真誠友愛的耐心傾聽,更重視對等的基本尊重態度。
▲ 不擇手段的創新發想,只爲了打破病人的心牆
對於醫病關係的反思,不忘當時的初衷熱情,打破百年教條的行醫規範,不再是幾號牀幾號房的冰冷數字,如同電影臺詞
「治癒疾病,是贏也是輸,治癒了人,我向你保證,無論結果如何你都贏了。」
▲ 全國婦科醫師於校園舉辦會議的歡迎儀式
讓「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習醫初衷,挑戰當時既定的校園教學流程,但也讓人重新思考醫生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隨着年齡增長,即便不是去醫院看病也會陪伴長輩看診,走入診間就能實際感受眼前爲你診對病情醫生的態度。「醫生們用盡全力抵抗疾病,卻忘記最可怕的其實是對病人的冷漠,還有在病人受苦時,無法以同理心去給予他們因爲害怕和無助所需要的關懷。」這句臺詞說的不僅鏗鏘有力,更是一針見血的殘酷真實。
▲ 不改向來戲謔的行爲,畢業典禮當天仍然挑戰傳統
▲ 爲病人醫治先取得信任開始
疫情後再次重溫觀賞《心靈點滴》,充滿溫馨、動容、感恩的心情,更加感謝醫護人員在高壓繁重的環境下,仍然無怨無悔的辛勞與貢獻。社會科技再如何進步,彼此真誠的關心纔是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禮物。
延伸閱讀:生命脆弱!我與女兒一起經歷令人遺憾的鳥事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