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纔是減配重災區?一年能讓廠家省8億,出廠配馬牌會被笑話!

輪胎是一個減配重災區,因爲很多人買車都不會留意輪胎,這給了廠家很大的機會。

國產輪胎這幾年發展速度較快, 與其價格低廉、規格更高離不開關係,數據顯示,國產輪胎在原配車型上更受歡迎。

更受歡迎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價格便宜,另一個是外資輪胎價格高。

爲了壓縮成本提升利潤,不少國產、合資車都選擇了廉價輪胎,而廉價輪胎帶來的收益也非常明顯,以普通年銷量100萬臺的車企爲例。

一臺車4條正胎,一條備胎,外資輪胎的價格比較堅挺,R16的輪胎採購價在350元左右,而國產輪胎的價格大批量採購能夠做到250元-280元左右一條,一臺車的輪胎成本能夠擠出來400塊錢左右的水分。

如果說R18寸輪胎、R19寸輪胎的成本,一臺車能夠差距1000元左右。

按照企業50%轎車、50%SUV銷量來計算,單單輪胎一項就能夠爲企業節省6-8億左右的成本,而輪胎採購這種硬性開支,減配輪胎也是企業利潤的來源之一。

爲什麼企業敢明目張膽的更換輪胎?

原因很簡單,更換輪胎這種行爲在業內是公開的秘密,企業可以選擇在試駕車、測試車等產品上裝備標號更高的輪胎,剎車、抓地、穩定性更好。

在商品車上減配輪胎,沒有強制、明確、統一的管控標準,且用戶試駕的大多數都是頂配車輛,輪胎也有可能是高標準。試駕完之後如果滿意,到的商品車就會是低配輪胎,用戶不會有任何的察覺。

基本上就是給你看的測試視頻、試駕的車是頂配輪胎,買的車卻是低配輪胎。

一部分用戶會接受,因爲更換輪胎的成本也就2000元左右,一部分用戶則根本不會察覺,買了一個“外行”輪胎被人“調包”也根本不知道。

其實輪胎是最重要的一個配置,沒錯兒我說的就是配置。

但這個配置的統一標準化非常難,你只能知道自己的輪轂規格是R17,卻不會關注是什麼品牌的輪胎,這也是一種“被減配”。

外資輪胎基本上不會被企業選擇當成原配輪胎,主要是成本太高。

一套馬牌輪胎的價格基本上也要去到2000元左右,而一套國產輪胎的成本可能只要1300元左右,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化會讓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樣也會透支用戶的權益。

所以基本上不會有企業原廠就給你配馬牌、米其林這種輪胎,如果有就珍惜它們吧,因爲他們真的在剋制自己的減配欲。

車企內部都有一個部門叫做“成本控制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辦法節省成本,提升企業效益,這些部門的操刀對象,就是如何在性能不減配明顯的情況下,用上更便宜的輪胎。

所以如果可以,買車要注意輪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配置。試駕車李逵,商品車李鬼的事兒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