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駐歐盟使團指高技術產品出口設限只會加劇貿易不平衡

陸駐歐盟使團指高技術產品出口設限只會加劇貿易不平衡。(澎湃新聞)

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彭剛當地時間25日在歐洲知名媒體《布魯塞爾縱橫》發表題爲〈貿易平衡不是唯一,互利共贏纔是關鍵〉的署名文章強調,5臺艾司摩爾 (ASML) 極紫外曝光機(大陸稱光刻機)就相當於2022年歐盟對大陸葡萄酒出口總額。如果歐盟繼續對高技術產品出口設限,只會加劇貿易不平衡。

彭剛指出, 2023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高達7830億美元,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接近150萬美元;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7萬列,發送貨物190萬標準貨櫃,比2022年分別增長6%和18%。雙邊貿易爲載體帶動了中歐人員、技術、資本流動,不僅促進了物品互通有無,爲雙方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和動能,也鞏固雙方產業發展,促進生產率提升,爲改善雙方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福祉。

文章認爲,歐盟對中國2022年貿易逆差高於以往,由此引發一些人對中歐貿易互利互惠的質疑。實際上,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2022年是極爲特殊的一年,烏克蘭危機、新冠疫情等因素對貿易影響較大,全球通膨、產供鏈受阻、內外需求變化等對貿易也有影響,當年歐盟對中貿易逆差的有關數據不具有代表性。從歐方最新統計數據來看,2023年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已經下降了27%。

彭剛表示,其次,貿易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下中歐貿易的利益分配格局。在中歐企逾三分之一出口返銷歐洲,表面上看中國擁有貿易順差,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利潤是歐方享有的,這也是中國市場不斷擴大開放的結果。很多歐企近幾年逐步增加在中生產的規模與強度,更強調本土化生產以服務中國市場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歐洲部分商品對華出口。

彭剛強調,實際上,有的國家近年來以貿易逆差爲由對中國產品設置了高關稅貿易壁壘,結果反而適得其反,不僅加重了本國消費者的負擔,也未能緩解其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歐盟長期以來限制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這些產品價值高,比如5臺艾司摩爾 極紫外曝光機就相當於2022年歐盟對中葡萄酒出口總額。如果歐盟繼續對高技術產品出口設限,只會加劇貿易不平衡。

文章指出,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中歐合作,前不久解禁比利時豬肉進口,同意解除對德國牛肉、蘋果輸華限制,並對法、德、意、比、盧等歐洲多國提供單方面免籤待遇,中歐經貿往來更加便利。中方願進口更多適銷對路的歐盟產品,也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品對中出口限制,推動雙方貿易更加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