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翔》蓬佩奧一石三鳥 看拜登如何接招

美國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圖/摘自克拉芙特推特)

美國國會暴亂餘波盪漾川普政府分崩離析,國務卿蓬佩奧卻臨去秋波,頻頻向臺灣送出外交大禮,但美國外交界智庫媒體的負評居多,甚至國務院內部反對聲浪不斷。所謂的美國政策轉向更像「宣傳噱頭」,不但難以落實,也不具政策延續性,臺灣卻被迫陷於美國政權交替的矛盾中,對臺美關係發展並非好兆頭

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克拉芙特將於13日訪臺,蓬佩奧日前宣佈國務院頒定的《與臺灣交往準則》,以及《外交事務準則》與《外交事務手冊》中有關與臺灣交往部分無效,取消一切「自我施加」的限制。這些由蓬佩奧精心策畫的外交措施確實是美臺斷交以來的第一次,有助於強化雙邊關係,只是泡沫將隨着川普政府於20日結束而破滅,時機如推前一年、即使美國總統大選前,意義將大不同。因此,蓬佩奧不按常理出牌顯然別有動機

紐約時報分析,蓬佩奧企圖爲拜登政府設下「陷阱」,讓新政府陷入困局,如改變新決定,將付出國內政治代價,如選擇遵循,將破壞與北京關係;中國問題專家史文指出,蓬佩奧的舉措可謂最「魯莽、愚昧」,意圖制約拜登的中國政策。

報導美國國務院內部也反對沒有經過適當檢討、評估就貿然轉變政策,並對這些最後一刻行動未能提早定案實施而感到挫折。各界反應可看出,蓬佩奧志在爲川普執政4年全面反中政策留下遺緒,進而累積個人政治資本,爲2024總統大選超前部署,真正目標不是提升臺美關係,或是美臺共同利益

從政策面分析,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重申克拉芙特訪臺符合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以及蓬佩奧在宣佈廢除交往準則時將臺灣界定爲「非官方夥伴」,顯示了他並無意挑戰美中關係的「紅線」,在一中政策及非官方性的「緊箍咒」之下,無論臺美關係的提升或擴大臺灣參與國際組織都存在根本障礙。

現實面,善於大內宣的民進黨過度誇大了這些動作的意義,如卡拉芙特沒有「內閣級位階」,並非是臺北形容的「部長級官員,政治影響力相對較低。另外,美國頻頻退出國際組織,國際地位及影響力日趨式微,強調她的到訪有助於臺灣強化國際空間未免期望過高。

至於蓬佩奧宣告臺美官員交往準則無效,主要指「官僚」系統不要受到束縛,被擴大解讀爲「臺美交往不設限」。美國在1994年「臺灣政策檢討」時所規範的中華民國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只能過境、不能訪問美國,以及外交與國防部長不得訪問華府,並沒有任何異動,這些都應證了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包道格的觀察:除了短暫的象徵性外,這對臺灣沒有任何好處。

臺灣是川普制衡中共的最有力武器之一,蓬佩奧反中更是堅持到最後一刻,表面目標是中共,拜登政府則是隱性目標,使得臺灣處境頗爲尷尬。國際事務經驗豐富的拜登團隊當然不會輕易墜入陷阱,拜登交接小組官員表示,拜登繼續承諾一中政策及臺灣關係法,以及拜登相信對臺灣的支持應該是強大及兩黨一致的。

基本上,未來臺美關係取決於拜登的態度,他目前無意迴應蓬佩奧,而向臺北與北京傳達民主黨的一貫立場,希望大家不必隨蓬佩奧起舞。拜登也精確掌握美國反中氛圍,在比重上,更凸顯對臺灣的友好、支持立場。如綠營仍不能體察現實,依然附和川普政府,難免影響與拜登政府的互信與互動,對未來臺美關係造成不利的影響。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