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指發達國家對全球氣候有歷史責任 理應率先大幅減排
中方指發達國家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理應率先大幅減排。(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資料照)
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美東時間13日消息,代表團代表張軍在安理會氣候與安全問題公開辯論會發言,直指發達國家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理應率先大幅減排,更早實現淨零乃至負碳排放。
張軍表示,要阻斷氣候變化向安全風險傳導,最根本辦法是從發展入手,幫助開發中國家跨越發展鴻溝,提高氣候韌性和應對能力。安理會要腳踏實地,結合自身授權,真正爲開發中國家應對安全風險做些實事。
第一,《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是應對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遵循。《公約》所明確的基本共識是,發達國家對於全球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他們理應率先大幅減排,更早實現淨零乃至負碳排放。遺憾的是,去年以來,一些發達國家能源政策出現倒退,石化能源消費和碳排放不減反增,有關情況令人不安,安理會應予密切關注。
第二,資金不足是全球氣候治理的最主要瓶頸。發達國家在氣候融資問題上有不少歷史欠帳,需要儘快填補每年1000億美元的缺口,並制定2025年後新的集體量化資金目標。去年沙姆沙伊赫會議(COP27)建立了「損失與損害基金」,開發中國家都在翹首以盼基金儘快運轉起來。
第三,發達國家綠色保護主義值得警惕。有的國家以推動本國能源轉型爲藉口,通過各種不公平法案和行政舉措,投入數千億美元爲本國製造業提供高額補貼,同時針對別國的綠色產業大搞貿易壁壘,掐斷開發中國家獲得綠色技術的路徑。這些行爲公然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擾亂全球綠色產業鏈和供應鏈,破壞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努力,與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努力背道而馳。安理會要發揮作用,應堅決反對這樣的行爲和做法。綠色保護主義成爲將開發中國家綁定在全球價值鏈低端的一道鎖鏈,另一道鉗制開發中國家發展穩定的鎖鏈則是非法單邊制裁。
張軍強調,中國大陸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過去十年,中國大陸採取負責任態度,用行動落實承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大力開展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大陸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爲其他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幫助,受到廣大開發中國家高度評價。中方願同各方繼續攜手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