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躍刷臉時代 手機登記須靠它

9月27日,鄭州地鐵進入「刷臉時代」,市民行走在鄭州地鐵紫荊山站。(新華社)

大陸註冊新手機號碼時,要加入被臉部識別系統掃描的步驟。圖爲山西太原民衆挑選手機。(中新社)

目前大陸把「人臉辨識」技術廣泛應用於許多生活場景,工信部最近公佈一項新政,用戶在註冊新的手機號碼或門號續約時,必須「刷臉」經過臉部識別系統掃描,才能成功申請,這項規定於12月1日起生效。

新華社報導,大陸工信部9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大陸電信商自12月1日起在實體管道全面實施人像比對技術措施,確保電話入網環節人證一致。也就是說,用戶申辦新電話號碼需要出示其身分證並被拍照,也需要刷臉,以驗證臉孔是否與提供的身分證真正符合。

驗證臉孔 匿名者現形

據瞭解,大陸目前已經實施「實名註冊」政策,要求用戶將線上帳戶資訊和官方政府的ID結合起來,而1日起開始實施的臉部辨識掃描政策將會消除網路中的匿名者。

事實上,早在此政策實行前,大陸不少生活場景已經需要「刷臉」。如大陸多家銀行和支付機構已大量應用人臉識別技術。2015年,支付寶率先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用戶登錄後,這一技術先後用於實名認證、找回密碼、支付風險校驗等場景,至今服務用戶超過數億,目前,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功能可應用於藥局、超市、便利店等衆多場景。

應用不當 恐侵犯隱私

招商銀行也推出刷臉取款、刷臉轉帳、刷臉支付等功能;光大銀行的人臉識別技術則應用於帳戶登入、轉帳、線上融資、線上申請辦卡等不同場景。

不過,此政策也引發人們擔憂,部分人士認爲有隱私安全問題。專家指出,大陸想要全面阻絕匿名申請手機門號管道,其中一項動機是爲了加強資安並防範詐騙犯罪。不過,如果部署或保護不當,將無法有效的維護公共安全,更可能侵犯人民隱私,成爲濫用的根源。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建議,大陸相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與規範引導,不斷完善治理體系,多措並舉推動生物識別應用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制定適應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應用的法律法規,加強生物特徵數據濫用、侵犯個人隱私等行爲的管理與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