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延後退休恐加劇「35歲危機」?專家:互補非競爭

中國大陸實施延後退休帶來衝擊,學者:不影響年輕人就業找工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29日舉行茶座,以「積極應對老齡化與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爲題,邀請中國人民大學老年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杜鵬深入分析,並回答媒體提問。(藍孝威攝)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9月13日通過延遲退休的決定和方案,不少年輕人擔心,目前的「35歲危機」恐將惡化,未來找工作更不容易,企業也擔心「五險一金」成本增加,與時下「降本增效」趨勢背道而馳。大陸老人學專家杜鵬表示,「35歲大限」本就存在,不會因老人延遲退休而壓力更大;各種企業型態並存,不排除有些會出走,但有些企業更依賴成熟的技工人才,可效法德國,爲高齡員工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打造高齡友善的職場環境。

中國大陸職場特有的「35歲現象」,普遍存在於IT等高科技行業,超過35歲的高薪員工很容易被企業以各種藉口辭退。中國人民大學老年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杜鵬認爲,這個現象在幾年前就出現了,和今年公佈的「延後退休」政策沒有關係。

杜鵬表示,大陸政府也很重視青年的失業問題,中共中央、大國務院25日發佈「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就提出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做好青年就業保障工作。

外界擔心,老年人延遲退休,會不會減少年輕人就業機會?杜鵬表示,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就業崗位類型,應該是互補而非競爭。例如從事打掃環境、保潔衛生、建築工地等,大部分歲數都比較大,這些工作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高。

杜鵬舉例,包括中國政府現在推動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供護理照護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50歲到60歲之間,這些工作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做,但是對很多大齡的人來說,有經驗、也願意去做,「年輕人和老人在工作崗位的匹配程度,是互補的,而不是在直接在同一個崗位上競爭。這種崗位可能會越來越多,實現差異化的就業需求。」

此外,工作年資愈久的職工,通常工資也偏高。高齡者延遲退休,企業擔心「五險一金」支出成本勢必增加,與現在「降本增效」的目標背道而馳。有上班族因此擔心,人力成本持續攀升,私人企業恐將移到境外,到時候想延後退休,都沒有地方可以上班。

杜鵬表示,中國大陸東南西北的地區差異很大,不同的行業也有很大差異。不排除有的企業會遇到上述問題,做出遷廠的打算,但也會有企業需要技術成熟的人才,例如德國的汽車企業爲了留住年長的資深的員工繼續工作,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減輕身體腰背的負擔,更有效的完成原來的工作,「關鍵在於創造對年長者友善的職場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