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放寬陸客赴臺有但書 陸學者:政治操作痕跡過於明顯

陸委會24日宣佈,自9月1日起恢復第三地陸客來臺觀光,兩岸團體旅遊也將恢復。在桃園機場入境管制區內,剛下機的旅客準備通關入境。(範揚光攝)

陸委會雖然放寬陸客赴臺限制,但還加上但書。發言人詹志宏說,「以一個月爲準備期,並視陸方迴應,再確定實施日期。」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民間恢復交流原本是正面的好事,但是詹志宏加上這句話,「整個味道完全就變了,政治操作痕跡十分明顯,像是在釣魚,放出一個誘餌,看大陸是否上鉤,陸委會才決定是否要真的開放。」

「對的事情,認準了就去做,該開放的就開放,哪裡還有那麼多附加條件?」李振廣表示,陸委會的但書,有助於陸方正確解讀其真實的政策意圖,絕不像表面看似向大陸伸出橄欖枝,「陸委會就像挖了一個坑,更深層沒說出來的潛臺詞,就是不管大陸正面接受、拒絕或不迴應,都會被陸委會拿來作爲炒作攻擊的藉口。」

李振廣舉例,如果民進黨政府真心支持兩岸民間交流,爲何馬英九基金會邀訪陸生案會一波三折?最初階段各種的「管、卡、壓」甚至差點讓這次交流胎死腹中,本案通過有多不容易,各界都看在眼裡。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同樣認爲,陸委會這次開放陸客充滿了政治算計。他指出,大陸文旅部10日公佈第三批組團赴海外旅遊目的地名單,其中不包含臺灣,讓臺灣旅遊業者大失所望,紛紛向蔡政府表達抗議,指責交通部今年初規畫爭取百萬陸客赴臺只是空話一句。迫於選舉壓力,陸委會才提出有附加條件的開放。

包承柯認爲,兩岸開放旅遊是大方向必然的趨勢,但就算陸委會開放陸客團赴臺,也無法立即實施,畢竟陸方必須評估臺灣疫情之後新的旅遊環境,確保陸客赴臺後的旅遊安全和品質,無法立即全面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