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太陽能矽料廠集體減產 擺脫「愈賣愈虧」泥淖

太陽能矽料廠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先後官宣減產。 美聯社

大陸兩家太陽能矽料大廠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先後發佈公告稱,將進行高純晶矽項目檢修及減產。這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矽料龍頭集體減產,欲儘快走出「愈賣愈虧」泥淖。臺廠指出,此舉將有助於太陽能電池、模組價格回穩,並且讓產業回到正向循環,後續將會密切觀察對產業的實際影響程度。

兩家公司尚未披露具體的減產計劃。據瞭解,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高純晶矽產能超過90萬噸,分佈在四川、雲南和內蒙古,連續多年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一。公開資料顯示,大全能源已形成年產30.5萬噸多晶矽產能。

因此,涉及減產控產的這兩家企業總產能超過120萬噸。傑柏投研分析預計此次減產規模將至少達到80萬噸,帶動今年12月至明年1月矽料產出大幅下降。

儘管減產啓動,傑柏投研分析指出,當前該行業依然面臨較大庫存壓力,矽料正常庫存週期通常爲下游需求的一個月左右,若要在2025年底前看到矽料行業庫存週期來到一個月內,則從1月開始、矽料月產量需下降至9萬噸/月以下。

大陸前四大矽料廠中,還有協鑫科技、新特能源未就相關減產發佈公告。協鑫科技表示,支持行業自律,相關決策正在制定中。協鑫科技當前產能約48萬噸。

一位太陽能企業人士表示,接下來,可能要重點關注產業鏈下游環節是否會跟進減產。除了上游矽料外,太陽能製造環節還包括矽片、電池、組件。

國內太陽能業者進一步表示,雖然目前陸廠減產的效益並不會馬上在臺灣內需市場反應,但海外市場的影響會逐步顯現,主要原因在於過去陸企是透過較低的價格搶單,如今此一優勢淡去後,加上美中貿易戰,臺廠未來在海外市場有望更具競爭優勢。

集邦諮詢Trendforce分析師認爲,展望2025年來看,矽料可支撐組件產出約爲804GW,而需求僅爲659GW,供需差仍然較大。行業綜合產能利用率調整至50%至60%區間可基本匹配2025年多晶矽需求,初步實現供需平衡。時間方面,若僅透過市場化方式來倒逼產業出清,大體上需要8至16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