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十年付於武:雙碳目標爲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上汽大衆用去離子水代替沖洗溶劑、寶馬計劃使用“綠鋼”、長城致力於打造零碳工廠……鑑於道路交通領域在全球碳排放中佔比約兩成左右,全球車企都將降低碳排放作爲緊要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10月25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縱觀全產業鏈,付於武指出,從上游的油井開採、鋰礦開採,到零部件製造、電池製造,再到整車車間,最終將車送到消費者手中,在道路上行駛,再實現儲能和電池循環利用,“汽車的產業鏈非常長,實現雙碳需要全行業的努力。”

作爲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新能源汽車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景氣度不斷上行,不過其間也經歷了不少曲折。回溯過往,付於武表示,我國市場曾對電動化轉型、雙碳相關政策落地都有不同聲音,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以及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持下,最終取得了大突破,形成了新局面。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受訪者供圖

雙碳目標爲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貝殼財經: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你認爲我國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在哪裡 ?

付於武: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樣,汽車行業也處於這樣的大變局之中。

我認爲,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有兩個頂層邏輯,一個是習近平提出,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另一個就是我國要實現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在上述兩種指導思想下,我國提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思路。

新能源車相比於燃油車更有利於節能環保,防止全球變暖。可以說,新能源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爲雙碳作出貢獻的主要方式之一。基於此,我國汽車產業正在制定生態目標路線圖,並已經走在了朝着戰略目標轉型的路上。

貝殼財經: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你認爲汽車行業是否有必要參與到環境治理之中 ?爲什麼 ?

付於武:在全國的碳排放份額中,交通行業的碳排放佔比大概在11%左右,這個份額並不小。習近平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並向世界莊嚴承諾,在2030年和2060年達到雙碳目標。這對於交通行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如今汽車行業的雙碳任務很重,因爲汽車行業作爲我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了各行各業。在政府指導下,如今我們的行業機構、企業都在花大量力量研究如何實現雙碳。

雙碳已經是我國對汽車行業的剛性需求和剛性約束,也將爲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變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自千禧年開始,花了20年的時間讓汽車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如今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到了關鍵節點。習近平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不僅是對汽車行業的約束,也是爲汽車行業指明發展前路。

基於此,我國制定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開始了轉型升級的創新之路。我國要抓住生態目標與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雙重契機,實現汽車強國夢。

要把雙碳目標貫徹到全生命週期

貝殼財經:如今行業都在倡導,將雙碳貫徹至汽車產業的全生命週期。你認爲從電池生產、汽車生產到下線、交付,整個過程中,雙碳可以如何被實現和貫徹 ?

付於武:如今,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車和智能網聯轉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要想再進一步推進汽車行業的雙碳,就必須要按照現有的雙碳目標釐清行業邊界,層層分解目標,讓整條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都走上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軌道。

汽車的產業鏈很長,從油井到車輪;從製造到使用;從整車到零部件。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全行業的大協同,共同努力。

拿零部件來講,一部汽車,需要上萬個部件來組成,做到生產全流程的低碳管理,就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

拿鋁輪轂(車輪)爲例,因爲其可以做到輕量化,節能減排,在汽車裡得到了廣泛性應用。

從整車的角度來說,汽車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流動污染源,因此實現汽車低排放、零排放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車的原因。另一方面,車路協同不斷髮展後,智慧交通可以減少城市擁堵,從而減少碳排放。

總的來說,如今汽車行業減碳的挑戰很大,只有各行業協同發展,打出組合拳,才能朝着目標前進。

貝殼財經:這十年來,你印象中“雙碳”政策在制定的過程中是否經歷了哪些爭議和波折?

付於武:我印象最深的是鋁輪轂的故事。如今車用輪胎一般會採用鋁輪轂,因爲這種輪轂的緩衝和減震效果比較好,美觀大方。但是,鋁輪轂的製作過程需要使用電解鋁,是耗能大戶。

在我國河北就有一家企業,生產鋁輪轂在世界市場份額中佔據重要地位,產品大量出口海外,但在雙碳目標下,這家企業也必須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從而實現綠色發展。

此前電解鋁一般使用火電,煤炭會產生大量污染,此後這家企業在戰略佈局上進行徹底調整,儘可能使用清潔能源來製造鋁輪轂。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投入。

我認爲,高度依賴火電的企業都能作出自我革命,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我們也由此想到,許多車身是高強度鋼,我們能否用新的複合材料、碳纖維等來替代傳統材料,從而在安全、性能、綠色等多方面都實現共贏 ?

再比如,現在我們排放法規不斷加嚴,但在2000年北京準備第一次推行國一排放標準時,包括車企、學會等很多人在內都持保留意見,都呼籲排放法規升級不能過快,希望標準延遲,讓大家有過渡期、緩衝期。但是政府頂住了這種壓力,不斷推行排放法規,如今已經推行至國六。正是這種決心推動了產業升級。

貝殼財經:比亞迪於今年4月起“禁燃”,越來越多的車企宣佈停售燃油車。與此同時,多家車企宣佈了實現雙碳的時間表,多集中在2035和2060年,對此,你預計汽車行業將於何時實現碳中和?爲什麼?

付於武:我們國家對於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有把握的,而汽車行業協會也組織行業專家,徵求行業意見,發佈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圖。總的來說,汽車行業希望能提前實現雙碳目標,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一方面,汽車行業在這方面有自我革命的決心和內在創新活力,企業主動升級改造非常可喜,另一方面,企業要打入海外市場,如果不能突破碳壁壘,不能達到各個國家的雙碳要求,可能對市場佔有率有損。因此,車企也有動力制定雙碳藍圖。

預計2035年大部分乘用車將實現電動化替代

貝殼財經:新能源車和智能汽車發展都在不斷提速,您認爲新能源車發展到現在,進入到了怎樣的階段 ?

付於武:2014年5月,習近平在上汽集團考察時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的說法非常精準,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在2014年時,在新能源車重要性和高度上,全產業鏈並沒有達成統一的認知。正是因爲習近平這個說法的提出,新能源車產業進行了前瞻性戰略佈局。

如今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此前我們預設新能源車滲透率會不斷上升,但目前看來,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接近30%,在短期內甚至可以與燃油車並行,這種發展速度是我們沒有想到的。

到2035年,可能大部分乘用車都能實現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商用車領域因爲噸位較大不會被完全取代,但也會逐漸滲透。2035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屆時大部分乘用車將實現電動化替代。

貝殼財經:新能源車發展數十年來,大量企業進入,也有大量企業被淘汰。未來,你認爲新能源車行業將呈現出怎樣的格局,將如何演變發展 ?

付於武:如今新能源車行業發展主要呈現兩個趨勢,一個是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過半,另一個是新能源車滲透率和出口都不斷增長。這昭示着我國新一輪轉型升級不斷進行,換道超車不僅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也後勁十足。

市場就是大浪淘沙,我國最初批覆了15家新能源車企,只有少數企業存活了下來。時代處於轉型期,政府不可能也無法保護某家企業。如果不能堅持創新,就只有出局。

此前我國引進特斯拉時,也有許多企業擔心自己的市場地位,但事實證明,只要在細分市場找準定位,我國車企也能闖出自己的天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