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清華教授3D列印造橋 靈感來自趙州橋

徐衛國團隊3D列印造橋靈感來自趙州橋。(澎湃新聞/受訪者提供)

徐衛國團隊3D列印造橋靈感來自趙州橋。(澎湃新聞/受訪者提供)

澎湃新聞24日報導,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徐衛國在河北張家口下花園區武家莊村,建造了大陸第一座3D列印農宅,事實上,在列印村宅之前,徐衛國就多次嘗試列印一些實用的互動性建築。近年來,他和團隊用「機器人3D列印混凝土」技術建造了橋樑、書屋、公園。

徐衛國認爲,在3D混凝土列印技術研發階段,國內外研發的方法路徑不一樣,可參照的樣本少,「國外更多是在實驗室裡做,我們是在實際工地做,針對工地上的問題,來進行研發。」實驗室打出來是一個牆體,一個曲面,大多是建築的局部。而他一開始就追求建築是一個完整體系。

所以,研發結果要能解決實際工地上的問題。徐衛國這一理念,是在1989年清華大學派他去日本做交流時,埋下的種子。

他在日本建築師村野藤吾的工作室工作過,「村野藤吾自己認爲受到了西班牙建築師高第的影響,建築風格是不規則、曲面、有機形態。」徐衛國說。他回憶,當時工作室做的建築風格和形式是這種不規則的有機形態。

徐衛國列印的第一個大型建築是在上海寶山智慧灣建的一座橋。智慧灣負責人跟他提出這個要求時,徐衛國聽後嚇了一跳,之所以敢接,是因爲徐衛國心裡已經有了把握。靈感來自趙州橋,這個橋面由八拱拼成,每一道拱切成若干小塊,利用石頭砌成拱,「鎖」成一塊就是橋。而他接下來要3D列印橋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處。

他想,把橋轉化成若干個小塊,「只是把材料從石頭換成混凝土」,拱的受力特點是軸向受壓,混凝土材料最好的特性就是受壓。

從設計到最後實施,徐衛國經過長時間的推敲。列印就在寶山智慧灣一個機器廠房,兩臺機械臂打完就搬到現場進行吊裝。這座橋2019年1月完成建造,也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3D列印橋。寶山智慧灣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3D列印橋依然屹立智慧灣,使用正常,「混凝土材質,不需要特別維護」。

2月中旬,徐衛國也在積極與中國中材海外科技集團對接,看看是否可以在土耳其地震後,用3D列印快速建房,給地震後的災民提供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