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的拐點到了?
有投資人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一方面,革命性的新技術愈加快速地涌現和體量的指數級增長,使得有很多的科技公司上市後仍能擁有10倍、20倍增長的空間。
另一方面,創新技術產生的價值也越來越難以估量。對大多數新興技術而言,其發展的曲線如同指數函數。但對於二級市場基金來說,其本身的估值方式和估值週期,就決定了基金經理很難全心專注早期創新、長線判斷價值。
這一現象也體現在陸金所這家公司身上。作爲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頭部公司,陸金所的動態市盈率僅16.4倍,市淨率也不過2.35倍。
或許正因如此,上市半年多,陸金所就開啓了回購進程。5月24日,陸金所(NYSE: LU)宣佈,將在未來6個月內回購其不超過3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目前,該股票回購計劃已經得到董事會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回購股票的不止公司,還有管理層。公告顯示,陸金所控股董事長、聯席CEO等部分高級管理人員也將動用個人資金,在未來6個月內購入總計不超過5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管理層買入的股票將限售不少於6個月。
實際上,回購舉措也多少說明了公司對未來前景的看好。這也不難理解。除了零售信貸業務穩健增長外,隨着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崛起,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隨着第二增長曲線正在徐徐展開,陸金所也到了新的拐點。
/ 01 /
被低估的財富管理業務
從上市後的財務報表來看,儘管由於2018年進行了重大產品調整,目前公司的財富管理業務規模相對較小。但隨着產品調整的影響減弱,財富管理業務正在迅速恢復。2020年Q1,財富管理交易和服務收入爲6.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2.8%。
從大環境看,隨着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崛起,陸金所的財富管理業務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Wind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達到1434只,合計募集規模3.16萬億元,逼近2017-2019年三年基金髮行總規模之和,刷新歷史紀錄。其中,權益類基金新發規模接近2萬億,同樣爲歷史峰值。
要評估陸金所在財富管理市場的機會,必須放在整個財富管理市場。說起來,當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主要有3類參與者,分別爲:傳統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證券公司等;線上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主要包括大型互聯網科技金融平臺和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線下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
從業務模式看,這三類參與者多少都有些問題。先說傳統金融機構,它們大都通過高成本的線下理財經理爲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但受限於客戶經理專業知識有限同時缺乏合適的專業理財輔助系統,因此可提供給客戶選擇的理財產品也比較有限。
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後兩者的問題更加明顯。頭部互聯網科技金融平臺基本以作爲渠道,提供基礎的同質化產品;線下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的只能服務小衆的高淨值客戶,很難做到規模化。對於絕大部分中產階級和富裕人羣來說,這些機構都無法很好的滿足他們的財富管理需求。
這反而給陸金所這樣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市場機會。回到業務層面,陸金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綜合獲客能力、科技能力和金融基因。
先說渠道方面,陸金所擁有豐富的渠道合作伙伴。其中,平安生態系統是公司最大的渠道合作伙伴。考慮到平安生態系統的用戶大都比較富裕,他們往往能成爲財富管理業務的理想客戶。2020年,來自平安生態的財富管理活躍投資者客均AUM爲4萬元,遠高於其他渠道。
在技術方面,陸金所基於過去10年的數據,藉助AI等智能化手段,建立了智慧KYC(瞭解客戶情況)、智慧KYI(瞭解客戶意圖)和智慧KYP(精準產品定位)模型。通過以上模型,陸金所能夠準確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產品風險等級,爲客戶提供與之匹配的個性化的產品內容和交互體驗。
在供給端,得益於深厚的金融背景,陸金所也能提供極爲豐富的金融產品。截止目前,陸金所在資產端與近500家金融機構合作,爲投資者提供8600種理財產品。
從結果上看,陸金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種種優勢,最終都體現在其對高淨值用戶的獲取。陸金所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末,陸金所的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爲2.9萬元,是其他3大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的平均客戶資產的三倍以上。
你可能不太理解,在金融領域,做好高淨值客戶業務的價值究竟有多大?可以參考下友邦。2019年,友邦的保費收入只有約2346億元,而頭部排名前三的上市險企,保費收入規模分別爲7964億元、5684億元和5522億元。
但到盈利層面,近幾年友邦的淨利潤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而國內上市的其他險企,淨利潤率能保持在10%以上的,寥寥無幾。這也是爲什麼資本市場給國內險企的PEV,大部分時間維持在1倍上下,而友邦能接近2倍的重要原因。
某種程度上說,對高淨值客戶的優勢,正在成爲其逐鹿財富管理領域的最大籌碼。不出意外,隨着陸金所財富管理業務的高速增長,其在高淨值客戶領域的優勢也將逐漸體現在業績上,並帶來陸金所新一輪的價值重估。
/ 02 /
零售信貸走在“順週期”路上
除了前景巨大的財富管理業務,零售信貸的回暖,也是陸金所第二個確定性的機會。
4月26日,陸金所發佈了Q1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2.51億元,同比增長16.9%,淨利潤爲49.69億元,同比增長18.7%,營收、淨利潤雙雙超出預期。
與此同時,陸金所調高了半年度的業績指引。在2021年Q1業績會上,公司將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指引由年初的11%-14%提高至17%-18%,淨利潤增速由7%-19%調高至19%-22%。
某種程度上說,陸金所Q1業績的超預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零售信貸業務的強勢復甦。這與陸金所當下的模式有很大關係。與絕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不同,陸金所主要面向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這使得其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
而隨着疫情結束,企業借貸開始繁榮,陸金所也將進入新一輪發展週期。從結果上看,陸金所的零售信貸業務呈現明顯的量質齊升態勢。
從運營數據看,2021年Q1陸金所新發零售信貸規模爲1724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分發至中小企業主的信貸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5.9%上升至75.7%,陸金所定義的G1-G3高質量借款者比例爲65.9%,同比提升7.2pts。
比起營收增長,信貸業務回暖對陸金所盈利能力提升更爲明顯。
首先,隨着資產質量提升,公司的信貸成本不斷下移。2021年Q1,陸金所的信貸成本由去年同期的9%下降至近期的6%。疊加公司融資利率的持續下降,推動公司零售信貸業務的毛利率進一步提升。
其次,這也得益於其出色的線下銷售獲客團隊。衆所周知,線下直銷團隊一直是公司最大的獲客渠道,接近5.6萬名全職員工,分佈在中國(除了西藏)270多個城市。
在零售信貸地推獲客團隊產能增加的同時,其營銷效率也在提升。反映在Q1財報上,陸金所的借款人獲取費用和投資者獲取留存費用佔營收比重分別爲17.23%和0.77%,分別下降2.88pct和0.75pct。
某種程度上說,零售信貸業務的強勢反彈,正在爲陸金所帶來可觀的業績增量。
/ 03 /
回購背後的“價值窪地”
無論是短期內零售信貸業務的強勢反彈,還是長週期下財富管理業務的確定性機遇,都與陸金所當下的二級市場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有人說,投資就是不斷尋找窪地的過程。站在當下,陸金所就是一個價值窪地。
在我看來,這也是促使陸金所回購的重要原因。同樣嗅到這樣的機會,還有二級市場老牌機構橋水。
13F文件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橋水的整體持倉規模約爲113.4億美元。根據Whalewisdom的統計,今年一季度橋水總共增持204個標的、減持123個、新進127個、清倉197個標的。
從板塊上看,增持個股佔比最大的板塊是必需消費品和非必需消費品,其次是金融。增持數量排名前五位分別是福特汽車、陸金所、可口可樂、富國銀行和江森自控,分別較去年四季度增持了160萬股、151萬股、141萬股、68萬股和63萬股。
拉長週期看,陸金所價值窪地被填補只是時間問題。從目前看,能夠讓陸金所擺脫估值“枷鎖”的催化劑有以下幾個:
首先,隨着監管明確,金融科技公司的未來更加清晰:即將金融槓桿,改造成技術槓桿。與螞蟻業務不同,螞蟻主要是依託於小貸和消費金融牌照開展聯合貸業務,而陸金所更多依靠擔保牌照開展業務。同時,陸金所服務中小企業的方向,也更符合政府支持實體經濟的方向,因此影響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監管收緊,合規的領先企業可以在調整時期,體現更強的業務韌性並將長期受益。這一點會逐漸反映到陸金所業績層面。
其次,投資人對陸金所定位的認知修正。隨着18年的業務調整,隨之帶來兩個影響:
一是投資人錯誤的把陸金所當成互金公司。要知道,財富管理平臺和互金公司的投資機會可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這一點,看看各自領域老大就知道了。嘉信理財20年營收近35億美元,估值高達1370億美元。而互金元老LendingClub在20年營收不過3.15億美元,市值只有13.51億美元。
二是由於財富管理收入佔比過低,投資人往往會忽略陸金所當下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優勢。但事實上,陸金所已經成爲中國第三大財富管理平臺,且在高淨值客戶領域優勢明顯。
一言以蔽之,目前正處於陸金所的業務拐點。作爲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其價值毫無疑問是被低估的,不止於業績的反彈,還在於其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卡位優勢。所有人都相信,中國未來終究會有自己的“Charles Schwab”,這同樣也是陸金所的遠期目標。
能確定的一點是,有這個巨大目標牽引着,使得陸金所雖有混沌之時但沒有迷失,結合產業的發展而今已經看到開花結果的端倪。至於果實有多大,並未泡沫化的陸金所市值,正提供着長期且友善的觀察窗口。
免責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讀懂財經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 在任何情況下,本文(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