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員「小何」成間諜!提供涉密資料獲利26.4萬被判10年

陸官員提供境外涉密資料還債獲利26.4萬判刑10年。(大陸國家安全部公衆號)

大陸國家安全部公衆號5月31日發文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利用網路實施障眼法,對大陸境內人員設下網路竊密圈套「釣魚」,從而竊取大陸國家秘密。某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小何因欠外債經濟壓力過大,主動登入流覽境外網站,加入諸多羣組,尋求賺錢管道。以致落入精心包裝的電子謊言,雖然獲利6萬(人民幣,下同,約合新臺幣26.4萬元),也因此判刑10年。

大陸國安部稱,在一次網聊中,小何結識自稱研學機構的人員「小靜」。在瞭解小何經濟拮据後,「小靜」表示,只要小何提供一些單位內部資料,就可以輕鬆賺取外快。面對「小靜」開出高價,小何頻繁拷貝並私自留存各類單位內部培訓課件、偷拍辦公室涉密文件、挖空心思尋找內部講話材料,並按照約定時間發送給「小靜」。爲了誘導小何繼續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涉密材料,「小靜」還獎勵小何「大紅包」。在金錢和利益不斷驅使下,小何逐漸迷失自我。

很快,小何異常行爲引起大陸國安機關注意。經調查,小何一共向境外非法提供涉密文件資料近30分,違法獲利6萬餘元,而「小靜」的真實身分,則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2022年6月,小何因涉嫌「爲境外竊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被批准逮捕。最終,小何被依法判處十年有期徒刑。

大陸國安部分析網路竊密的常見套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及代理人往往會在網路僞造虛假身分,以此包裝對國家秘密或敏感資訊需求的「合理性」,然後利用互聯網各種交友、求職網站及軟體,發佈虛假崗位招聘、兼職或交友等資訊,拉攏、滲透和策反大陸境內人員。

——尋獵的慣用虛假身分。某雜誌社編輯或記者、某學院研究人員、某公司技術開發人員、某諮詢公司顧問、某領域愛好者、商人等。

——尋獵的常用網路平臺。互聯網論壇、短影音平臺、社交平臺。

——尋獵的重點目標對象。科研人員、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敏感場所服務人員、高校師生等。

大陸國安部解讀,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及代理人十分擅長僞裝,具有很強的迷惑性,要想遠離網路竊密陷阱,務必提升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做到「三個心」:

——網路交友要「小心」。首先可以透過IP、聊天慣用語、語法等判斷對方是否爲境外人員,對於境外IP、使用非簡體中文或翻譯器等情況的人員提出的「提供兼職」「尋找資料」等相關要求,一定要保持警惕,認真判明其真實意圖。

——公開發布要「留心」。在互聯網社交平臺公開發布的言論和照片,要留心是否包含涉及個人敏感資訊等內容,萬不可發佈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否則很可能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盯上進而「圍獵」。

——稿費報酬莫「貪心」。對於陌生人許諾稿費酬勞等不要貪心,對於明顯超出正常範疇的報酬更要小心辨別。看似「潑天的富貴」,其實正是拉人「下水」陷阱。一旦邁出泄密第一步,就可能陷入爲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的犯罪深淵,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