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副財長否認產能過剩!葉倫:世界不接受中國獨霸製造業

中國副財長廖岷否認產能過剩,葉倫:世界不接受中國獨霸全球製造業。(中國國新辦官網/路透合成照)

據美國之音引述彭博27日報導,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表示,電動汽車產能距世界需求差距很大,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美國財長葉倫則表示,中國要成爲世界工廠,獨霸製造業,世界許多國家都不會答應。廖岷的談話被視爲對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批評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作出的針對性迴應。

廖岷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接受訪問時指出,「幾十年來,中國通過提供物超所值的製造業產品成爲世界抗衡通膨的力量」。他上週在里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在各國致力於2030年達成各自減碳目標之時,中國現在也向世界提供綠色產品,」廖岷在受訪時,引用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表示,到2030年,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將達到4500至7500萬輛,大大超出世界目前的產能。

廖岷受訪前一天,也在里約熱內盧參加會議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將「持續施壓中國應對其宏觀經濟模式」的問題。她認爲,中國將「過多的」儲蓄和補貼導入製造業,從而導致產能過剩。

「全世界有很多國家根本不願意說,『嘿,中國,你想要獨霸製造業,所以我們所有的製造業乾脆關門大吉,因爲你想成爲世界的工廠。我們並不願意這麼做』」,葉倫說,「這就是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最根本的因素,這也是我們正在傳遞的信息。」

中國目前在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面臨越來越嚴厲的貿易障礙,因爲這些國家抱怨中國的產能過剩衝擊了他們的產業和公司。

歐盟已經開始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而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則放話說,他如果贏得今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一律加徵至少50%的關稅。此外,包括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沒有公開發表激烈的言論,但卻在採取實際措施,對包括鋼材和汽車在內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了關稅。

廖岷表示,中國高度關注主要經濟體對其過剩產能的關切,而且也對加徵關稅這樣的貿易威脅感到關切,「我們應該就市場經濟規則和真正的事實進行清晰的溝通。」

廖岷曾經擔任前中國主管經濟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助理,而且是川普主政期間美中貿易戰談判中方團隊的成員,曾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受到過川普的接見。廖岷今年四月在葉倫訪華期間也曾接待過美方代表團。

報導稱,在二十國集團會議期間,富裕國家與全球南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明顯不同。

葉倫指責中國的經濟戰略對「全球公司和工人的生存構成威脅」,德國央行行長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則告誡巴西維持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而不是爲了追求經濟成長而一味依賴中國。

印度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V. Anantha Nageswaran)表示,在他參與的印中雙邊會談中都沒有談及「過剩產能」的問題,不過他承認這對印度而言是一個「問題」。

巴西財政部長費爾南多·阿達(Fernando Haddad)指出,某些國家對中國出口作出的迴應是「可以理解的反應」,但是這些措施長期看是難以持續的。

廖岷表示,政府補貼並不是中國新能源等產業變得比其競爭對手更具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完整工業體系、豐富人力資源、以及企業對研發創新的巨大投入和企業家的不懈奮鬥精神,「中國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經營告訴我們,沒有一家企業僅僅依靠政府支持就成爲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行業。」

廖岷認爲,某些國家在研發生產電動車方面進展遲緩是因爲他們在傳統油車技術上大幅領先,而沒有及時對新興的電動車行業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中國因爲在傳統油車市場上不具優勢,而被迫全力研發電動車。

廖岷還說,市場經濟中供需不平衡是自然現象,因爲各家公司需要作出各自的投資決定。而市場將驗證他們的投資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