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僧多粥少 用電大戶條款要修
圖/本報資料照片
用電大戶條款現況
臺灣今年開始邁入碳有價時代,RE100也倡議企業未來要達到100%綠電使用,產業界認爲,綠電來源已是未來能源轉型的最大關鍵,但目前呈現僧多粥少的情形。據瞭解,爲加速綠電發展,經濟部正在檢討「用電大戶條款」,預計春節後可望確定裝置容量適用門檻下修的幅度。
爲了降低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造成的衝擊,全球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宣示並規劃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追隨全球腳步,臺灣也同步訂下2050淨零排放永續社會的目標。
爲此,2022年3月國發會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同年底國發會再發布「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並且上修「2030年減碳目標」。相對的,《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訂定,「能源轉型」爲臺灣淨零排放路徑的首要任務,政府更極大化風電、光電等的綠電發展。
不過,儘管政府加速能源轉型,但仍然沒有足夠的綠電供應,綠電分配成爲新政府施政的首要任務。其中已上路2年多的「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內容的調整更是迫在眉睫。
據現有辦法,經常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屬於再生能源義務用戶,必須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目前約有300家用電大戶納管,須在5年使用10%綠電。這些企業可透過設置綠電發電設備、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或是繳納代金四種管道履行義務。
但現階段再生能源佔比約10%,遠不足以供應產業對綠電的需求。依經濟部統計,綠電憑證市場中,臺積電單一用戶交易就佔了88%,多數企業一證難求,綠電分配也呈現僧多粥少的情形。
另外,「用電大戶條款」方案每兩年須檢討,但去年並未調整,經濟部表是今年首季會完成檢討。外界預估,用電大戶5,000瓩將面臨下修,原訂五年內需建置10%綠電的比例也會上調。
能源署報告指出,一旦調整門檻,除原本對於半導體、面板、鋼鐵、塑化、紡織等高用電業者衝擊大,未來受影響的行業,還可能擴及到百貨商場、遊樂園等「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