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真能降低自殺率!成大測量系團隊登國際期刊 最新研究獲矚目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研究發現,綠地覆蓋率與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成大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成大測量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研究綠地與自殺率的關係,發現較大塊、地形較方正的綠地,及兩塊綠地間距離較近,對降低自殺率都有幫助。(成大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多增加綠地能減少自殺率!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研究發現,綠地覆蓋率與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鄉鎮綠地每增加1%,當地的自殺率就降低0.2%,這項研究成果本月初發表在國際都市研究領域排名第一期刊,受到矚目。

這項大型研究囊括測量及空間資訊、公衛、森林與統計各方面專家,研究蒐集健保資料庫從2000到2018年,全臺368個鄉鎮自殺人數,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資料,獲得取各鄉鎮綠地數量(公園、校地爲主),以美國麻州大學發展的地景指標量化程式Fragstats,來量化綠地的結構,包括大小、形狀以及綠地之間的連接狀況。

吳治達表示,影響自殺原因相當多,綠地數量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年齡、性別、經濟狀況、教育程度及都市化程度等,甚至連空污與溫度,在之前研究中都認爲與自殺率有關,而這項研究主要着眼於綠地數量、形狀與分佈等,利用統計學方法,將其他可能影響因素一一校正。

吳治達說,過去統計臺灣鄉村自殺率高於都會區,但鄉村民衆擁有綠地數量可能比都市的人多,影響自殺率的不同因素就需要校正。經校正統計結果顯示,綠地面積愈大、綠地邊緣形狀較簡單、兩兩綠地間距離較近或可相互聯通,對於減少不同鄉鎮的自殺風險,有顯著效果,平均綠地每增加1%面積,自殺率就能下降0.2%,例如某一地區10年自殺死亡人口1000人,綠地增加1%,死亡人數可降爲998人。

這項研究經費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環境部及教育部高教深耕計劃支持,成果已刊登在「景觀與都市計劃(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中,該刊是國際間都市研究相關期刊中排名第一的。

吳治達表示,研究中不僅確認綠地與自殺率的緊密關聯,同時也發現較大塊、地形較方正的綠地,及兩塊綠地間距離較近,對降低自殺率都有幫助,都市中寸土寸金,很難有大塊綠地,但小型綠地只要彼此之間有串連、形成綠色廊道,對於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可提供政府做爲都市規畫的參考。

參與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綠地可以減輕壓力,增加社會互動,也能夠讓放鬆情緒,有助於減少負面情緒,降低精神疾病風險,進而提升整體精神健康。另,綠地對身體健康也有助益,身體愈健康,愈能夠承受心理壓力,也間接降低自殺風險。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助理教授李曉昀李曉昀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綠地數量與自殺率是有關聯性的,但並非絕對因果,影響自殺原因還有很多;而大片綠地可聚集較多人,相對提高社交機率,有助心理健康,而破碎小塊綠地,一方面不容易找到入口處,另身處其中可能比較沒有安全感,較不吸引人。

吳其炘指出,國際上綠地與身心健康相關研究不少,但臺灣因爲有健保資料庫,記錄全民健康狀況,才能進行大規模研究,這是國外研究比較少有的部分。李曉昀表示,國外相關研究在綠地指標部分,大多使用覆蓋率或是鞥不同綠地類型(例如林地或公園)來進行分析,很少有用形狀結構等指標進行分析。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鬱表示,自然爲本解方爲利用自然方式包括自然碳匯、增加植被、增加森林面積方式對抗氣候變遷,都會區綠美化爲自然解方之一,近年森林療愈愈來愈受重視,林業保育署目前不僅開始培育森林療愈師,也在盤點認證可進行森林療愈的場域;李曉昀也提醒,部分森林遊樂區無障礙程度不夠,讓不少人難以接近,是未來發展森林療愈應重視的部分。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