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蟠科技零營收關聯資產收購玄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1個億,對於上市公司不算太大,只是因爲併購大股東旗下的無營收資產而受人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指出,龍蟠科技(603906.SH )計劃收購的山東美多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尚未投產、未產生營業收入,同時也未入選工信部此前披露的多批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

或許是這一報道受到監管層關注,3月7日晚間,龍蟠科技發佈補充公告,稱爲進一步保障投資者利益,經與資產出售方龍蟠國際協商,雙方同意將股權交割日、股權轉讓對價支付時間延後,股權交割日延遲至山東美多在建項目滿產,並在完成股權變更或備案2周內支付股權轉讓對價。

對於上述調整,交易雙方已於7日簽署《補充協議》,並通過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

“山東美多成立之初,考慮到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尚不成熟,進入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具有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公司未將山東美多納入公司體內,由其獨立地先行完成技術研發積累和項目建設。”龍蟠科技稱。

從產業鏈佈局上看,此舉確實有利於公司打造“垂直一體化”戰略,加強自身原料供給能力,並減少潛在的關聯交易。

不過,由於前期順週期時的大舉擴張,龍蟠科技手頭並不寬鬆,公司資產負債率連續三年增長,到2023年9月末時已達73.5%,高於其他磷酸鐵鋰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投產節點“改口”

自去年需求增速放緩後,鋰電企業的併購強度、投資活躍度顯著下降,龍蟠科技上述金額並不算突出的交易引發了一定關注。

根據計劃,上市公司擬以現金10053.92萬元收購龍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山東美多100%股權,並在收購完成後對其增資5000萬元。由於龍蟠科技、龍蟠國際的實際控制人均爲石俊峰,該筆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交易完成後,山東美多將成爲龍蟠科技全資子公司,並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不過,山東美多雖然已經註冊成立一年半左右時間,但是迄今尚未投產,在過去兩年未能產生營收。

“目前尚未投產,雖然其已組建了相應技術管理團隊,對電池回收相關技術進行研發,且實驗室中試測試結果良好,但在科研技術轉化爲規模化生產的過程中仍可能碰到一系列問題,具體投產時間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龍蟠科技3月6日公告如此表示。

僅僅時隔一天,龍蟠科技在補充公告中迅速改口。

公司稱,項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線設備已有約 90%入場,三元鋰電池回收線設備已有約80%入場,“預計2024年4月開始逐步進行投料試生產,投料後尚需經過一定時間的設備調試及產能爬坡階段,預計2024年三季度末前達到滿產狀態。”

上述預計投產時間較公司前期預測節點有所提前,對此龍蟠科技將其歸結爲“實驗進展良好,建設情況順利。”

需要指出的是,買賣雙方龍蟠科技、龍蟠國際還簽訂了上述股權交易的補充協議。

在補充協議中,山東美多投產被定爲收購協議履行前置條件,“股權交割日延遲到山東美多在建項目滿產後,並在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工商變更或備案手續後2 周內支付股權轉讓對價。”

約定的滿產界定標準爲,連續7個工作日產能利用率達到設計產能70%以上。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行業研究機構瞭解到,受到成本倒掛等多方因素影響,當前溼法回收企業的開工率處於低位,其統計的30餘家樣本企業最新開工率低於40%,去年6月時則一度接近70%。

龍蟠科技給出的70%開工率,在當前市場環境裡已經屬於較高水平,且只連續運行7個工作日,這樣的難度並不算大。

21 世紀經濟報道在 3 月 6 日推出的報道中指出,目前山東共有5家企業入圍工信部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山東美多並不在列,同時該名單也被認爲是參與廢舊動力電池招標的門檻。

“行業內開工率兩極分化明顯,年後少數企業甚至可以達到滿產,主要是因爲包括退役電池的供不應求、回收係數較高,認知度更高的白名單企業獲取原料的優勢更爲明顯。”上述研究機構人的專業士表示。

原料端供給相對緊張,也是當前電池行業開工率處於低位的原因之一。

至於入圍工信部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問題,龍蟠科技迴應稱,“山東美多電池回收項目位於鄄城化工產業園,已取得該化工園區准入意見……履行了包括但不限於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安全條件審查等相關程序。”

此外,山東美多已積極着手準備《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的申請工作。

資產負債率連增三年

龍蟠科技,近幾年資本動作不斷。

該公司原有主營業務爲車用化學品的生產銷售,如機油、防凍液和潤滑油等。

2021年,公司完成了對貝特瑞(835185.BJ)旗下正極業務的收購,自此進入到鋰電材料行業。此後,磷酸鐵鋰逐步成爲公司營收主力,龍蟠科技先後在上游鋰鹽等領域佈局、投資。

2022年鋰價、股價同步飛漲時期,該公司曾經計劃與唐山鑫豐鋰業共同投資9億元,建設年產3萬噸氫氧化鋰/碳酸鋰項目。

此外,公司也較爲善於營銷和捕捉市場熱點。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2年4月13日,任澤平公號發佈《龍蟠科技:“隱形冠軍”民族品牌發力新能源》一文。

緊隨其後,藉着公司上市五週年之際,龍蟠科技的廣告又出現在分衆傳媒(002027.S'Z)的電梯廣告中。

對於與分衆傳媒的合作,彼時公司號稱“將投入億元級資金,在分衆全國100多個城市的數百萬電梯媒體終端形成霸屏式風暴傳播……”

今年2月以來,氫能源板塊明顯反彈,龍蟠科技近期又通過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重視氫能領域的發展,並在2019年就開始氫能相關領域的佈局。公司目前在制氫、儲氫、用氫三大領域均實現了突破,也實現了制氫、儲氫、用氫上中下游垂直一體化發展。”

諸多市場熱點加身,但是龍蟠科技二級市場卻始終不見起色。

2021年7月公司股價達到歷史高點70.55元(前復權)後,近兩年多的時間裡該公司單邊下跌,3月8日收盤最新價僅爲9.41元。

以上二級市場的表現,除了行業景氣度更迭的原因外,可能與公司順週期時的大肆擴張和自身資金情況有關。

作爲競爭最激烈的鋰電環節,正極行業的原有頭部企業和“新玩家”前期大舉擴產,龍蟠科技及其正極業務子公司常州鋰源也不例外。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以前,龍蟠科技在建工程長期保持在0.5億元以下;2020年以後,該公司在建工程一年上一個臺階,到2023年9月末時已經增加至26.17億元。

爲了滿足資金需求,2023年龍蟠科技計劃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債券,但是經過兩輪問詢後,於同年7月撤回了發行申請。

可轉債發行失敗後,龍蟠科技啓動了“B計劃”,同時宣佈了啓動H股上市融資的籌備工作。

反觀上市公司的融資情況,近幾年除了2022年通過定增融資22億元外,並無較大規模的直接融資項目。

上市公司,又是從哪裡獲得資金以支撐其擴張?

歷史定期報告顯示,2022年開始,該公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大幅增加,其中短期借款由2021年底的9.7億元增加至2023年9月末的61.5億元,同期長期借款由7.28億元增加至23.11億元。

借款增加背景下,上市公司財務費用逐年提升,資產負債率三年時間增長45個百分點,截至2023年9月末已經達到73.5%,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另據統計,同期湖南裕能、德方納米等4家可比磷酸鐵鋰企業的負債率均值爲60.4%。

由此觀之,龍蟠科技的家境本就不寬裕,卻計劃用現金購買尚未產生營收的資產,關鍵又是實控人名下的企業。

需要指出的是,該筆交易在董事會審議權限內,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