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林依晨愛過的“渣男”,洗白成了全網老公
跟郭碧婷也傳過緋聞,被不少人批爲“玩咖”。
天啊!他怎麼都不會老啊!
最近,陳柏霖接連登上了Bella和ELLE臺灣版。
Bella的封面還是桂綸鎂的同款衣服,我的藍色大門cp!
鬆弛感和少年感拉滿,網友都震驚了:吃的哪個牌子防腐劑啊?
誰能想到,這位哥今年都已經40了?
不得不說,陳柏霖這張臉,真的太凍齡了。
恰到好處的鬍鬚,給他增添淡淡滄桑的雅痞叔感。
可利落的五官加上活潑搞怪的狀態,使他有了濃濃的日系少年感。
微凸的嘴巴,又整體多了一些俏皮感。
這種介於男人和男孩之間的感覺,看似矛盾卻又和諧,完美平衡。
看人家18歲和40歲的對比。
多了的,只有男人味,狀態絕絕子。
強烈建議男藝人們都要按照這種標準捲起來OK?
而讓不少人淪陷的,是他在真人秀裡所展現的人格魅力。
他當年參加的《花兒與少年3》曾是這個系列口碑最好一季(被今年的《花少5》打破了),至今仍有不少人爲他重溫節目。
節目組當時搞了個變態的設置,讓所有嘉賓在兩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當導演,另一位則自動被獨自流放到非洲。
結果是當時和其他嘉賓並不是很熟的陳柏霖被流放了。
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難。
沒有充足的熱水和食物,住在帳篷裡,飢寒交迫。
爲了省點油,大熱天在車裡也不敢開空調,衣服還得自己洗。
本以爲我們會看到一個孤獨的人,在荒蕪的非洲大陸上慌亂無措,心態大崩。
可沒想到,他完全是另一種打開方式:
一口流利的英語,交流無障礙,加上會開車,自駕遊非洲,酷斃了!
既來之則安之,沒有任何抱怨,反而覺得好玩。
會因爲在炎熱的氣候下,得到冰飲料而雀躍不已。
沒有人跟自己交流,他就時不時逗同行的狗狗。
“狗不能吃熱狗,因爲你是一隻狗。”
餓了好久,終於等來旅遊經費。
他買了只烤雞,坐在地上就是一頓啃,完全沒有偶像包袱可言。
適應力極強,成熟穩重又有趣,魅力分加滿,瞬間圈粉無數。
不少人看完這季花少,垂直入坑陳柏霖。
而在臺灣拍的《極島森林》,更是陳柏霖的主場。
這檔露營節目,也展露了陳柏霖性格的B面,很chill很隨性。
收官那集邀請了好友桂綸鎂,更是讓人夢迴《藍色大門》。
兩人一起出任務,要搬石板到特定地方。
石板太多太重,他搖人幫忙的方式很中二。
對着天空大喊:勇者在哪!
把沉重的石板扛到山上,帶路的大叔幫忙卸下,感嘆他背的石板超重。
嘚瑟的他很臭屁地向桂綸鎂炫耀:這個真的很重對不對!
這真的很張士豪啊有沒有!
難怪總會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感嘆:
“人就是會在不同年紀反覆愛上陳柏霖。”
他的角色魅力是最大的加成,不可避免地輻射到了他本人身上。
前些年,陳柏霖陷入過不少桃色八卦。
和混血嫩模Mandy的戀情十分高調。
但好在他有救命的角色。
那些能讓人暫時忘記他本人的私德問題,重新爲之心動的角色。
18歲被星探發掘,一出道就是重量級作品《藍色大門》。
讓人夢迴那個燥熱的夏天,那些懵懂的青春記憶。
陳柏霖飾演的張士豪陽光開朗,又有點小自戀,那句經典臺詞至今仍被不斷提起。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啊。”
一張青春無敵的初戀臉,一個偷看小眼神,秒殺了多少人。
頂着小金城武的臉真的很難不心動啊!
後來,張士豪長大了,變成了李大仁,那個讓無數少女都想得到的男人。
他和林依晨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口碑收視雙豐收,是當年臺灣偶像劇收視率排行榜第一名。
它講了一個超出普通臺偶水準的愛情故事,被譽爲“臺偶最後的輝煌”。
當年爆紅到“千年修得李大仁”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李大仁和程又青相識於微時,朋友以上,戀人未滿,但換個角度,這更像李大仁的一場漫長又苦澀的暗戀。
她輸了比賽,心情不好,他默默在她身後陪她回家。
從學生時代,到長大成人,一陪就是15年。
他知道她經常忘帶錢包,就在他倆常去的燒烤店那存了點錢備用。
還有他那句無論聽多少次都依然心動的臺詞。
被問到程又青讓他怦然的地方是什麼時的回答:“很多,經常,不勝枚舉。”
李大仁他真的超愛!
這個角色讓無數人對陳柏霖有了李大仁的濾鏡,超越張士豪成爲他的免死金牌。
再來就是去年的《正義的算法》。
他所飾演的劉浪,一個顛覆了“李大仁”的角色。
毒舌又有點賤兮兮,喜劇感拉滿。
表情管理是沒有的,分分鐘就是表情包。
劉浪這個“無良”律師,給錢時是時刻微笑服務的狗腿。
時間一到,立馬給你表演川劇變臉。
雖然人不咋地,但實力不賴,有手段,經驗老到。
遇到棘手的案子,細心的他能從中找到突破口,幫助當事人脫罪。
他極大限度地利用法律,來爲當事人實現利益最大化。
巧合的是,這幾個角色,剛好都相隔十年。
18歲張士豪,28歲李大仁,38歲劉浪。
有人說他是被長相低估了的演技偶像派。
這話也不虛。
除了有幾個經典角色,能成爲他演藝生涯的代表之外。
在每個序列下,他也有不同的作品。
同爲青春片,《五月之戀》裡和劉亦菲合作,兩人微妙的情愫牽動人心。
青春感爆棚之餘,還講述了臺灣到哈爾濱之間,淡淡的鄉愁。
《觀音山》裡是迷茫叛逆的少年。
《後會無期》裡是頹廢滄桑、性格孤僻的老師。
而角色的進階,恰好又不斷豐富他的熒幕形象。
角色之外,在外界對他的衆多標籤之中,“少年感”是最突出的一個。
說來就像是命運的安排。
成爲演員本不在他人生設想之中,誤打誤撞用“張士豪”的身份進入娛樂圈後,“冒險”彷彿成了他的信條。
第一個十年,是找自己。
張士豪打開了他的知名度,不斷有機會向他襲來。
但他還是決定任性的冒險——分別去香港和日本發展。
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他就是要硬逼自己一把。
在片場,他硬是一句國語也不說,逼着自己學這門語言。
戲外,到菜市場、超市去看別人怎麼去描述,怎麼買單,自己模仿學習。
拍完戲回來,日語水平就已經是能和人流利溝通的程度,粵語也講得不錯。
他還學了一些法語和韓語,原因是……要看懂菜單。
想要在異國點到自己想吃的東西,他就自學。哥的語言天賦真的強。
他從不給自己設限,覺得有趣就去做。
在綜藝節目裡潛水,覺得好玩,自己又去考了證。
面對未知毫無畏懼,勇於嘗試和探索,這大概就是少年的心氣。
也是他始終能生髮少年感的緣由。
來到第二個十年,是“李大仁”之後。
陳柏霖逐漸走入內地觀衆的視野。
他曾說《花少3》是那幾年裡,他參加過最棒的工作——因爲“它是玩真的”。
一個人勇闖非洲,路過看到野生動物,都會高興很久,新奇的一切像在冒險。
這種渴望未知的人生心態,也同樣影響他作爲演員的狀態。
他希望自己的角色和形象,對觀衆而言,也是未知的。
所以,他也不怕被誤讀。
“我不是來解釋我的人生的。”
他把一切解釋權都交給觀衆。
在李大仁爆紅的那些年,他就在節目裡就談到,角色是演員爲觀衆詮釋的意象。
能駕馭不同類型的角色,又能讓觀衆入戲,他就已經完成了演員的任務。
多年以後的GQ採訪,他依然有着同樣的想法:
“我們正處在一個更容易被看見的世界,想紅很容易,但要以什麼樣的角色被看見,是這個當代的我們,需要花更多功夫去塑造的。”
是的。
各種八卦情史,是看客茶餘飯後的消遣,總有一天會消散。
而作爲演員。
最終留下的,被看見的,被述說的,始終還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