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教我談戀愛,我能信嗎?

一場戲,讓你瞭解愛情裡的“沉沒成本”。

《玫瑰的 故事》第一次高光劇情,莫過於前來“打小三”的關芝芝與正面“迎敵”並化敵爲友的黃亦玫這樣一段對話:

關芝芝:我們在一起七年了好嗎!

黃亦玫:七年了,你就要後半輩子一直忍氣吞聲陪他過啊?

關芝芝:我要面對的不止是這七年的時間,還有以後,還有我們雙方的父母、我們的家人、我們的親戚,還有朋友都知道我們要結婚了,現在鬧成這個樣子,他們怎麼想我?他們怎麼辦?

黃亦玫:你剛纔說的那些問題都不是感情問題。感情很簡單啊,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

兩人對愛情的態度和分析都極具代表性,有人會說藍盈瑩飾演的關芝芝愛得現實,有人會誇劉亦菲飾演的黃亦玫人間清醒,但其實說到底,這是因爲對一個重要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認知差異,讓我們走近這個愛情經濟學裡的重要概念——“沉沒成本”。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在《經濟學》一書中給出定義:“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並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爲沉沒成本(sunkcost)。”

關芝芝知道自己即將嫁的那個是渣男嗎?很明顯她知道,那爲什麼不捨得放手?因爲不捨得七年的情感付出。如果把“婚姻”當做目的,那麼“交往”就是過程,在她看來如果不能結婚,那“過程”就白瞎了,“買賣”不成,“成本”都打了水漂。她這樣想並沒有錯,但是沒有理解“沉沒成本”的真正含義。

這個定義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不多做解釋。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那兩個關聯詞“不管……都不能……”它真正想說的意思是——“沉沒成本”與“決策”無關!因爲無論你做任何選擇,之前已經付出的成本都已經發生過了,就讓它徹底“沉沒”了吧,不能也不應該對你當下的決策造成任何影響,所以斯蒂格利茨會特別強調“一個理性的人會忽略它(沉沒成本)”。

之前交往過程中的時間消耗、情感付出、家庭羈絆都是已經過去且無法改變的生活,它是你結婚的理由嗎?不是。關芝芝現在需要考慮的決策因素應該是:愛不愛這個男人,願不願意和他共度餘生?所以黃亦玫說的“你剛纔說的那些問題(沉沒成本)都不是感情問題(最終決策),感情很簡單啊,愛(決策因素)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纔是正確的邏輯思路,深得“沉沒成本”精髓。

給“愛情經濟學家”黃亦玫點個贊!

斯蒂格利茨爲說明“沉沒成本”舉了一個例子,和“七年之癢”有點莫名其妙的應和:“假設現在你已經花7美元買了電影票,你對這場電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懷疑。看了半小時後,最壞的結果出現了:這電影簡直是場災難。此時,你應該離開電影院嗎?”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辨析出“沉沒成本”產生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1、最初決策的失誤

2、前期評估過程不足

3、執行偏離設想

4、發現問題,未有及時調整策略

5、危機處理不當,造成惡劣後果

在這個例子中可以指代:

1、買錯了電影票

2、選片時沒有仔細看預告片

3、開播後感覺不如預期

4、中場,說服自己可能有反轉(並沒有)

5、結尾,說服自己可能還有彩蛋(只有黑場字幕)

帶入到“關芝芝”的角色:

1、選錯了男友

2、缺乏“鑑渣”能力

3、男友逐漸暴露本性

4、發現男友悔婚,但依然渴望走完程序

5、男友精神出軌,大鬧(臆想中的)情敵

在這場無聊的“愛情”電影中,“關芝芝”從開始就選錯了片子進錯了影廳,但卻不捨得已經花掉的“7美元”,意圖強迫自己忍着噁心看完電影。斯蒂格利茨認爲理性的人此時應該忘掉票價,以一種看免費電影的心態去決定自己是否想看完後半場。“黃亦玫”顯然就是這樣的“理性人”,沒讓“7美元”影響自己的判斷,果斷的拉着“關芝芝”離開電影院去逛街了。

如果劇中的關芝芝沒有被黃亦玫的“沉沒成本”說服,她的未來會怎樣?可以預見:即使關芝芝撒潑打滾趕跑了“情敵”黃亦玫,強迫渣男領了證,她之後的婚姻生活也不會幸福。捨不得“七年之癢”的她,只會迎來“十四年之痛”、“二十一年之苦”……

“來都來了”、“錢都花了”這種害怕浪費資源的心態,可以稱之爲“損失厭惡”,是生活中一種很常見的心態。但如果任由這種心態影響了當前的抉擇和判斷,就會造成“沉沒成本謬誤”,即:人們很難捨棄之前已經投入的資源,而選擇堅持現有的決策,即使這個決策可能會造成更大損失。

“沉沒成本謬誤”還有一個更形象名稱“協和效應”,來源於一個真實案例:

英、法兩國政府曾聯合研發大型超音速客機一一協和飛機。項目剛開展不久就發現這種機型研發費用巨大且市場前景不樂觀,想停止研發,又心疼前期的鉅額投入,只能硬着頭皮繼續,隨着投入的不斷加大,愈加無法抽身而退。最終協和飛機研發成功,然而耗油多、噪聲大、污染嚴重、運營成本高昂,飛的越久虧的越多,終於黯然收場。

不願承認已有的損失,那就只會承擔更大的損失!就如同被套牢還不忍心拋售的股票、越胖越要買更小尺碼的衣服、排得越長越不捨得抽身的隊伍,以及相處的時間越長越表現出渣男本性的男友……

在愛情和婚姻中,避免“協和效應”,雖然不能讓你收回以往的付出,但至少能讓你避免未來更大的損失,及時止損怎麼就不是一種幸福呢?

誠然,愛情不是一筆交易,婚姻也不是一樁買賣,但世間所有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都遵從着相同的邏輯基礎和隱性規則,我們也許都無法避免的情感中“沉沒成本”,那就從理性的角度正視它的存在,且讓它成爲過去的終止,勿讓它成爲又一個錯誤的開端。

你可能以爲,從劇情中解析愛情策略,最大的bug在於:長成劉亦菲那樣人見人愛,當然對於愛情可以理智可以果斷。但須知,有情人的眼裡皆是西施和潘安,經濟學是不騙人的,相信COSMO。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Yuri

美編:月明、JiaNing

圖片來源: 小紅書、豆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