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留學海南”的課堂是什麼模樣?入學一個多月,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以下簡稱海南比科大)大一學生陳周旭洋心裡的答案逐漸清晰——

明亮寬敞的教室裡,課桌“動”得很頻繁:授課環節,一張張課桌呈環形擺放,學生們圍着外籍教師邊聽邊問;分組互動環節,課桌被拼成多個“大桌”,大家熱烈討論;遊戲環節,課桌有時會被挪開,大家來到教室中間,隨機組隊完成任務……

作爲我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位於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的海南比科大引入德國比科大“原汁原味”課程,並設計多類型特色實踐模塊。例如,職業發展課程模塊通過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們動手製作簡易裝置解決實際問題;語言教學實踐模塊中,輔導學生學習簡歷製作,組織模擬面試,爲學生後期參加企業實踐做足準備等。

從教學環境不斷優化,到辦學模式持續創新,再到融合共享理念落地生根。2022年開園辦學以來,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持續擦亮“留學海南”金字招牌,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紛至沓來。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試驗區的師生人數超4000人,較去年翻了一番。

從一片荒涼地到現代化校園

登上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圖書館眺望,只見遠處的湖面碧波盪漾,與各具特色的教學樓、實驗室、運動館交相輝映,盡顯現代化校園的美麗與活力。

看着這一切,試驗區管理局人才發展部部長朱銘感慨萬千。作爲首批園區建設者,他於2020年加入管理局籌建工作組,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目之所及都是一片荒涼景象,土地雜草叢生,還未硬化的路面上,行駛的車輛帶起陣陣揚塵……

“當時心裡五味雜陳,內心有喜也有憂。”朱銘說,喜,是覺得面前擺着一張可供建設者盡情施展才華、揮毫潑墨的白紙;憂,是在高素質人才較爲缺乏的情況下,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事業新模式、新路徑絕非易事。

試驗區管理局規劃建設部部長周聰回憶,到2019年底,試驗區才確定概念性規劃中標單位,要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實現從前期建設到園區成型,按傳統工程“長征式”的做法很難完成。

“針對園區開發中存在的前期工作程序多、時間長、效率低等痛點和難點,試驗區創新開展‘規劃、課題、勘察、諮詢、設計’一體化園區成片開發工作新模式,將基礎設施建設前期工作由‘串聯’逐項推進,變爲‘並聯’同步推進。這樣既節約了大量成本,還留出更多時間去與高校共同打磨設計方案,讓項目質量更高。”周聰說。

周聰還記得,在2022年園區緊鑼密鼓推動開學工作時,受多種因素影響,物資籌備、設施建設、人員保障等工作出現困難,各方還給試驗區提出了多項反饋意見,集中在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在建項目影響學習等方面,爲確保早日實現辦學目標,園區動員所有力量,一一逐條解決。

2022年11月13日,試驗區首批入駐高校師生乘坐3輛大巴緩緩駛入園區。目睹這一幕,朱銘和同事們的內心無比激動,覺得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隨着海南自貿港和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不斷推進,試驗區持續擦亮“留學海南”金字招牌,在基礎設施建設、高校和人才引進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動各項工作見行見效。試驗區師生人數也從兩年前的不到300人,發展成目前的超過4000人。

一校入學多校選課

目前,試驗區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都是以二級學院爲主體。這也意味着,每所入駐高校全面開展通識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教學的難度較大,於是,課程共享成了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路徑。

但擺在試驗區和入駐高校面前的問題並不少。宏觀上看,各入駐高校組織課程方式、課程考覈標準、人才培養方案都是各成體系,難以做到學分互認和教學質量認定;微觀上看,大家授課節次不一致,一所學校的課還沒有下課,另一所學校的課已經開始了,想進行共同排課很難。

如何打通各入駐高校之間的壁壘,實現“一校入學、多校選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運行和摸索後,試驗區管理局教育教學服務部負責人金逍宵和同事決定,從高校急需的公共基礎課入手,推動跨校選課“破冰”。

“我們發現大部分入駐高校都十分缺乏體育老師,而北京體育大學的老師課時量也十分充足,剛好可以承擔其他學校的體育課教學任務,這是高校需求點,也是我們開展‘五互一共’(中外互鑑、文理互通、學科互融、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非常好的切入點。”金逍宵說。

“有了體育課的先例,我們又將課程共享的經驗做法不斷延伸到外語、軍事訓練等課程,不斷擴大共享課程範圍。”試驗區管理局教育教學服務部主管李晨然說,試驗區與入駐高校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制定和優化勞務酬金管理辦法、共享課程管理制度以及空間管理制度等,確保跨校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成果得到各方認可。

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國際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李採熙小時候學過好幾年舞蹈,今年春季學期,便在園區的選課平臺上選修了北京體育大學阿爾伯塔國際休閒體育與旅遊學院開設的中國風舞蹈課。

“選擇中國風舞蹈課,讓我能直觀感受北體師生的運動和藝術氣息,這一點與我所在的專業有很大的不同。”李採熙說,園區裡的學校各有特色,跨校選課讓大家有機會感受不同學校的氛圍。

如今,在試驗區,越來越多的學生像李採熙一樣,通過跨校選課開啓多學科、多文化、跨校學習的新體驗。自2022年以來,試驗區已累計開放共享課程80餘門次,受益學生300多人次。

“與國內許多高校聯盟相比,我們進一步加強了跨校選課的開放力度,類別不侷限人文素養、學科基礎等通識類課程,還涵蓋體育專項、設計等專業類課程,形成了一個跨學科、多領域、互動性強的學習平臺,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金逍宵說。

擴大開放推動教育創新

一條條細細的意大利麪條,在膠帶串聯下被堆成“高塔”,再在“塔尖”插上棉花糖,有的學生不小心把“高塔”弄倒了幾次,很快又重整旗鼓,再次嘗試。

近日,海南比科大2024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3班迎來職業發展導論課程的第一堂課,授課教師邁克·勞特巴赫教授將學生隨機打亂分組,開展“棉花糖遊戲”。

在邁克·勞特巴赫看來,犯錯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持續改進是取得良好發展的關鍵。在爲學生設計課程時,他堅持不僅要帶來理論知識,還要提供實踐經驗。

據瞭解,通過引入德國“實踐嵌入式”教學模式,海南比科大學生從入學第二年開始,一半時間在課堂學習,一半時間到企業實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增強職場競爭力。

AI工程師、單機片開發、AIGC製作人……近日,海南比科大公佈首批校企合作面試通過名單,該校13名大二學生入選。在企業實習期間,他們不僅可以學習軟件開發技術,也將有機會學習如何將產品進行海外發行。

海南比科大蓬勃發展的背後,是試驗區“學在海南=留學國外”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一個縮影。目前試驗區已經完成1萬人辦學所需的基本條件,簽約引進國內外高校22所,獲教育部批准8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

“相對於國外留學的高額學費和生活成本,試驗區高校的學費、生活成本相對較低。”試驗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試驗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收取學費標準爲10萬元/年,本科四年學制費用相比英美留學學費節省了1/3。在生活成本方面,學生每學年在黎安試驗區的生活費用大概爲3萬元,相比在英美國家生活成本節省了60%。

以改革破難題,以開放激活力。作爲海南唯一以教育對外開放爲核心的重點園區,試驗區如今正努力打造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人才集聚的高地,譜寫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的生動篇章。(黎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