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哲老師“老帶新”

劉維哲老師“老帶新”

作者:張鳳民

今年是天津“名師”、著名的書法篆刻家劉維哲老師誕辰101週年。劉先生仙逝三十週年了,爲了紀念先生,百年勸業博物館此前舉辦了《燕京印才 沽上師表——劉維哲先生書畫印暨古碑帖收藏展》,於教師節首先在線上展出。我看了這個展覽,睹物思人,腦海中閃現出一幕幕塵封已久的畫面,心潮難平,夜不能寐。這裡擷取幾個片斷,以志懷念。

1961年我從天津師範學院畢業,分配到十七中學做語文教師。當時,教育界正在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育質量。措施之一就是實行教師“老帶新”,提高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學能力。於是校領導便安排我做了語文教研組組長劉維哲老師的“徒弟”,並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向這位名師學習。

在與劉老師的接觸中,我首先感觸到的就是他對教師這個職業的敬畏,對學生的摯愛,對工作的一絲不苟。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他不辭辛苦,想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這裡僅舉一例——

作文教學是公認的難點,常規做法就是命題、寫作、批改、講評,念幾篇範文,提幾點要求,往往收效不大。劉老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選一兩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詳批細改,然後分別用墨筆、紅筆將原文和修改的內容抄成大字,掛在黑板上,逐字逐句逐段地與學生討論這裡爲什麼要改,爲什麼要這樣改,還可以怎樣改,很受學生歡迎。學生不僅學到了審題、立意、選材、謀篇以及語言表達的知識和技巧,而且逐步養成了嚴謹構思、反覆修改的良好習慣。劉老師的一言一行,教學中的一招一式,都爲我們做出了示範。

劉老師對青年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視,尤其強調練好基本功,一是讀書,二是寫作,三是練字。劉老師發現我們古文的功底較差,於是在語文教研組被評爲和平區先進班組得到一小筆獎金之後,就帶領我們幾個年輕人到天祥市場古舊書店淘回來《古文觀止》《古文辭類纂》《辭源》《辭海》《佩文韻府》等一批文選和工具書,放在辦公室的壁櫥裡,指導我們閱讀和檢索。劉老師提倡青年教師和學生一起寫作文,他說你自己不會游泳,怎麼當游泳教練?我每學期至少寫兩三篇,劉老師都要面批面改,我受益良多。說到練字,剛開始劉老師只指導語文組的幾位青年教師練習,後來逐漸有其他學科組的年輕人加入進來,每天午飯後大家湊在語文組臨帖、寫大仿,下午劉老師一上班就收作業,逐人批改、指導。這一度成爲十七中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劉老師的指導下,我較快地適應了教學要求,我們師徒二人被評爲“天津市教育系統先進師徒”。而我的最大收穫是認識到中學教師也應該是有情懷、有追求、有學問,人格高尚、堪爲師表的人。如果說在師院上學所受到的“專業思想教育”偏重於理論,主要是“言傳”,那麼我從劉老師身上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怎樣做好一名中學教師的“身教”,爲我奠定了終生從事教育工作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