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投資界大咖齊聚央視《對話》 ,傳遞出怎樣的訊號?

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一個詞高頻的受到各大媒體關注,那就是“創業投資”。爲什麼在當下它突然引起圈內圈外的廣泛關注呢?

近期《對話》節目邀請六位投資界大咖,他們也許並不爲人所熟知,但在他們的身後,卻掌握着數千億的資本,他們齊聚《對話》,又將傳遞怎樣的訊號?

他們分別是:

劉蘇華 深創投總裁

唐勁草 水木資本董事長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

米磊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

陳瑋 東方富海董事長

方建華 國科新能創始合夥人

李豐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

沈文京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

沈志羣 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委會會長

楊曉磊 投中信息CEO

他們又將如何面對《對話》三問:

“募投管退”在當下爲何堵?

“募投管退”卡點到底如何破?

創業投資如何做好“耐心資本”?

深創投總裁劉蘇華: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以來中央高層頻頻吹出政策暖風。以前創投是很小衆行業,我經常給別人解釋,現在不用解釋了,各種文件頻頻提到創業投資,所以我認爲我們等來了創投的春天。

水木資本董事長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 唐勁草:如何做好耐心資本?我覺得只有一點,就是要真正以不是投機,不是短期套利這樣一個心態,去做股權的投資,只有這樣我覺得才能夠真正的做好耐心資本。

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次大的轉型,配備的金融工具其實就是創業投資這個工具,因爲歷次科技革命都是始於科技,成於金融,興於產業。新質生產力現在講的要圍繞技術革命性突破,做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才能實現產業的深度轉型。所以說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做的就是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

東方富海董事長 陳瑋:中國經濟結構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再靠過去的產業,靠過去的製造業,靠過去的要素推動中國經濟,已經到了瓶頸期。現在唯一的路就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這件事要做,背後兩個邏輯必須要幹。第一個就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第二個就是金融必須股權化。

國科新能創始合夥人方建華: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調整,正在由過去靠要素驅動的高速發展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爲新時代的必然要求,而創業投資作爲與之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最近引起高層如此重視,其內在邏輯在於:創業投資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加速器;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 豐:我們雖然生活在今天信息越來越多的社會裡,但是因爲各種各樣的數據推薦,其實理解別人變得比以前難了,因爲你得不到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信息了。今天《對話》把我們這樣的小衆金融行業請來,主要目的也是爲了讓不管是各行各業政策制定者也好,老百姓也好,知道所謂投資或者創投這個行業到底是幹啥的。這個事對互相理解有很大幫助。

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委會會長 沈志羣:不必在理論層面上考慮剩餘多少家GP才合理,無論最終穩定的是3000家還是8000家,市場會給予答案,我們希望是市場化優勝劣汰的結果,而不能是一刀切的縮減。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沈文京:在專業化的高質量的政策供給的激勵下,推動我們的風險投資的專業創業投資機構,實現專業化的高質量發展,運用好國有資本投資的盡職免責機制,打造創業投資發展的良性生態,來共同推動這個卡點、難點、堵點的破題。

投中信息CEO楊曉磊:今天我們希望整個行業更耐心一點,甚至忍耐一點。政府如此的關心,有可能今天是在曲線的左側,今天離場是個特別不理智的行爲。只有大家都存在這個市場裡面,持續爲市場做貢獻,纔有可能形成一個很強烈的共識。

文章來源:《CCTV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