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150年 原住民4具頭骨要回家了
原民會透過交涉後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同意,3日舉行遺骨返還儀式,也是臺灣原住民族社會要求國際返還祖先遺骨的首例。(原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醫師兼作家陳耀昌在某次的計劃中發現英國愛丁堡大學收藏4具可能和「牡丹社事件」有關的臺灣原住民頭骨,原民會透過交涉後獲得愛丁堡大學同意,昨天舉行遺骨返還儀式,也是臺灣原住民族社會要求國際返還祖先遺骨的首例。
原民會表示,基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11、12及第31條精神,原住民族有權將遺骨送回原籍,且各國應設法讓原住民族能夠取得國家持有的遺骨,並將其送回原籍;秉持這樣的精神,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2021年11月代表族人致信向愛丁堡大學正式提出返還要求,2022年7月愛丁堡大學透過外交部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愛丁堡辦事處,轉達同意返還。
夷將‧拔路兒表示,希望遺骨返還的過程以及傳統祭儀的進行,部落族人及社羣集體能夠從中得到撫慰,自傷痛與失落中療愈,扭轉殖民遺緒及其複雜歷史對當代的影響,以實際的歸還行動,促成人類社會更重視原住民族的人權。
據文獻記載及調查研究,愛丁堡大學所收藏的4具原住民遺骨是1870年代由當時任職於日軍的美籍軍人取得後,交予美籍醫師,後又輾轉交給出身愛丁堡的動物學家,並由他於1887年帶回到故鄉愛丁堡,愛丁堡大學校長William Turner 1907年發表4具遺骨的研究,遺骨也自此停留在愛丁堡大學解剖學科收藏至今。
原民會教育文化處副處長Biung Takisvilainan表示,4具遺骨推測是高士佛部落或牡丹部落遺骨機率最大,將於11月6日暫時安置於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候牡丹鄉各部落研商共識後續安置的措施。
夷將‧拔路兒強調,原住民族要求返還遺骸的權利是明載於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的條文,盼透過遺骸及文物的歸還議題,提醒國際社會共同關注、尊重並落實原住民族的倫理價值及文化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