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寧古塔”未啓動先火:這屆遊客,流行“花錢吃苦”?
繼“跟着團長打縣城”之後,又一沉浸式旅遊項目出圈。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女主甄嬛的父親蒙冤入獄,後被流放至“苦寒”之地寧古塔,這一情節成爲推動甄嬛黑化的關鍵因素。
近期,舊時的“寧古塔”所在地,黑龍江寧安縣有消息稱,將於鏡泊湖景區推出“流放寧古塔”項目,該項目沿着古人流放路線設計,將結合遊客需求推出“雙人枷鎖”供情侶、朋友使用。
消息一出,引發一衆網友熱議。有《甄嬛傳》劇迷躍躍欲試,有網友開始DIY“流放嶺南”,也有網友調侃這是“花錢買罪受”......
10月30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鏡泊湖旅遊集團官方熱線瞭解到,“流放寧古塔”項目還在籌備中,預計在這個冬天正式推出,“目前還沒有開通報名窗口,不過有收到一些遊客諮詢”。
從“跟着團長打縣城”到“流放寧古塔”,沉浸式旅遊項目頻頻出圈,誰在消費?類似旅遊項目會越來越多嗎?
沉浸式旅遊,陸續躥紅
雖然還未正式推出,但“流放寧古塔”項目在社媒已經火起來。
時代週報記者看到,在“流放寧古塔”項目將推出的動態下,不少網友躍躍欲試:“期待去嘗試一下,不過我的人設是被奸人所害的忠臣”“《甄嬛傳》鐵粉坐等報名”“我可以扮演押送犯人的差役嗎”......
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這不是花錢受罪嗎”“可以參考大學軍訓的強度”“兩廣地區可以來個流放嶺南”“原來舊時的寧古塔就是今天的寧安縣啊”......
無論怎樣,一衆褒貶不一的觀點下,寧安縣火了,連帶其歷史文化和冰雪勝景。
公開資料顯示,寧安縣爲黑龍江省轄縣級市,有鏡泊湖、火山口森林公園、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和紫菱湖等A級景點。當地屬於寒溫帶季風其後,每到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冬季平均氣溫在-17.0℃到-6.0℃之間。
在“流放寧古塔”以前,同爲沉浸式旅遊項目,“跟着團長打縣城”早在今年國慶假期火出圈,所在地山東臨沂紅嫂家鄉旅遊區也由此被帶熱。
據媒體報道,該項目在酷似著名電視劇《亮劍》的場景中進行,遊客們在“團長”的指揮下集體出動,朝着縣城的方向衝去,和“敵人”進行戰鬥。今年國慶期間,每天有三四千名遊客參與,遊客們手裡拿的大刀、手槍等都是道具,沒有危險性。
有觀點認爲,推出數月來,“跟着團長打縣城”不僅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顯著提高景區知名度。
“現在這個項目每週末都會推出,買基地門票就能參與,遊客來自不同省份,每場活動都有上千人參與,顯著提高我們景區的客流量。”10月30日,該旅遊區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旅遊內卷,“沉浸式”時代到來
上述沉浸式旅遊項目爆火背後,全國旅遊業已邁入“沉浸式”時代。
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專委會專家丁盟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解釋,傳統的旅遊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侷限性,例如遊客與旅遊目的地之間缺乏深度的互動,旅遊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相對較低。
在旅遊內卷,民衆對旅遊體驗的期待和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過去走馬觀花、“到此一遊”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期待,人們需要更深度地體驗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各種沉浸式旅遊項目也就應運而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戴學鋒也曾提出,“沉浸式”和“泛景區化”是中國旅遊出現的兩個新變化。其中“沉浸式”旅遊作爲一種新的旅遊方式,讓旅遊變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體驗。
丁盟介紹,不止“跟着團長打縣城”“流放寧古塔”等項目,更早以前的“知音號”“王婆說媒”“長安十二時辰”也屬於沉浸式旅遊項目,包括各個景區、步行街裡開設的漢服館、民族服飾館、NPC互動設置,利用各種現代技術創造的遊玩和解說場景,甚至作爲遊客走進旅遊目的地的菜市場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都屬於沉浸式旅遊的範疇。
換言之,在某種程度上,旅遊的魅力在於短暫脫離當下的工作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實現開闊視野、放鬆身心。這也是當下生活於“鋼筋谷”“水泥林”中的人們更需要的。
“臨沂的項目火起來,一方面是《亮劍》中的攻城環節,爲大衆所熟悉;另一方面,紅嫂家鄉旅遊區本就有相似的建築場景,加上覆制電視劇相關情節,很容易提高遊客的參與度和情感體驗。”丁盟解釋。
類似的,“流放寧古塔”作爲《甄嬛傳》重要情節之一,而甄嬛傳同樣傳播範圍頗大、有“中國第五名著”之稱,寧安縣又是“寧古塔”所在地,能夠較好打造電視劇所提的“苦寒”場景,容易吸引一衆劇迷或喜好新鮮刺激的遊客。
當然,從社媒平臺的反饋來看,此番“流放寧古塔”熱度較高,也在於“花錢吃苦”的爭議性,引起一衆網友的獵奇和調侃。
能火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流放寧古塔”不僅是《甄嬛傳》中具有轉折性的情節,也是一段真實而沉重的歷史。
在古時候,“流放”幾乎是僅次於死刑的懲罰。有史料指出,被流放者既有作奸犯科之人,也不乏被誣陷的忠臣良將。
流放過程中,他們戴帶着幾十斤重的枷鎖,日行幾十裡,翻山越嶺,或遇猛獸,或感染疾病,有人甚至撐不到目的地,而撐到目的地的人,也要面對諸多生死挑戰。
而“寧古塔”作爲清朝時期的流放地,不僅氣候“苦寒”,野獸出沒,被流放者還會被當地披甲人奴役,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在社媒平臺發酵一陣後,“流放寧古塔”作爲一項復刻歷史的沉浸式體驗項目,既體現旅遊業推陳出新的創意,在一定程度上盤活地方歷史文化和冰雪旅遊資源;但同時也被指出,恐有將沉重歷史娛樂化之嫌。
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
“對一座城市的旅遊業而言,文化是靈魂,各地要重視對地方正能量文化的挖掘、培育,打造爲大衆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展現形式,這對地方旅遊業乃至整個消費大盤都具有顯著和長久的推動意義。”
丁盟認爲,一定程度上,“流放寧古塔”項目已經爲寧安縣旅遊業在互聯網上實現了從0到1的進階,不僅讓全國各地的網民認識這個有歷史文化和冰雪旅遊資源的東北小城,項目落地想必也會看到客流明顯增長,“不過考慮當地冬季氣候嚴寒,主辦方也要完善安全方面的事項”。
“但是這個項目能火多久,也受新鮮感和氣候變化的影響。”
丁盟推測,未來,隨着新鮮感褪去和冬季結束,該項目的熱度會減弱,“但至少這把火先燒起來了,當地旅遊業要思考的是如何把這份熱度轉化爲持續的營收,這就要在其後持續設計出更多優質的旅遊項目來吸引、留住遊客”。
丁盟表示,在旅遊內卷的背景下,類似沉浸式旅遊項目還會越來越多,不過是否能火起來,火起來之後又是否能轉化爲持續客流和正向的名氣提升,關鍵在於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緊密結合地方文化、展現地方特質,同時源源不斷的推陳出新。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作者:曾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