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指標是氣象臺?

領先指標是氣象臺?圖╱新華社

臺灣景氣領先指標下滑時期

1987~2007年的領先指標是由製造業平均工時、M1B、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製造業新接訂單、核發建照總面積、躉售物價指數等七項綜合而成。2007年7月改版,改由製造業存貨量指數、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實質M1B、股價指數、外銷訂單指數、核發建照面積、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

■2013年再度改版,更新爲: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受僱員工淨進入率、實質M1B、股價指數、外銷訂單指數、核發建照面積、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2017年元月此項停止發佈,次月以實質半導體設備進口值替代)。2018年改版只更新外銷訂單動向指數、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兩項。

對於未來,人們都很好奇,隨着調查數據愈來愈多,統計學家發現股市、訂單等數據有氣象臺之能,當這些數據走跌,隨後生產、出口、消費就跟着下滑。這些指標如同氣象預報,可以讓我們瞭解混沌的未來。

我國自經建會時期,開始編制景氣領先指標,到如今已逾40年,從數百個總體指標裡挑出「先知先覺」者,綜合七、八個便可編成領先指標,以之每月觀察,即可掌握景氣變化。

指標連跌 下行風險升高

最近,我國景氣領先指標連續十個月下跌,格外引人注意,這個走勢是否在預告擴張期將結束,而步入收縮期?我們觀察1990年以來的時間數列,能連跌十個月的年代不多,這說明臺灣當前經濟的下行風險正在升高。

我們依次來看,1990年代最嚴重的經濟災難自然是亞洲金融風暴,東亞各國哀鴻遍野,臺灣雖沒有那麼慘,然而經濟成長率也創下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低。風暴發生前,領先指標已先下滑,連跌13個月,累計跌幅11.9%,領先指標確實有先知之能。

2000年新經濟(new economy)的歡樂猶在人間,4月臺灣景氣領先指標已先下跌,半年後網路泡沫崩解,次年臺灣出口大跌16%,股價指數跌破4,000點,同時也出現史上首次經濟衰退。領先指標連跌16個月,累計跌幅達17.9%,領先指標預告的衰退,真的來了。

隨着網路泡沫落幕,景氣擴張,全球日趨繁榮,加以美國連年降息,景氣過熱,2007年美國房市泡沫浮現,彼時樂觀者仍多,惟次年房地產泡沫崩解,次貸風暴拖累投資銀行,金融海嘯漫天蓋地而來,全球陷入蕭條與恐慌。這次,我國領先指標早在2007年10月開始下滑,隨後連跌了15個月,這次跌得深,累計跌幅達21.0%,領先指標雖提前示警,然而由於風暴太大,臺灣經濟仍不免於二次衰退。

金融海嘯於2009年甫平,不到兩年,歐、美債務危機又來,全球經濟彷彿生了場重病,不死不活,不冷不熱,2012~2016年世界貿易量平均年增率降至2.6%,遠低於1990年代的7.1%、2000年代(2000~2010)的6.0%,這一期間臺灣領先指標連跌21個月,惟累計跌幅僅5.2%,跌的時間長,但跌的幅度淺,也算是如實反映了後來平淡的臺灣經濟。

短期跌勢未止 更須謹慎

十多年來,臺灣景氣領先指標平淡、平靜的走勢,今年出現改變,至今年8月領先指標已連跌十個月,累計跌幅升至7.0%,快超越歐債危機時期,短期跌勢不會停,隨着俄烏戰爭陷入膠着,情勢仍在變化中,有景氣氣象臺之稱的領先指標,自然要多加關注。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是大自然變化的領先指標,以之觀察可以未雨綢繆,而景氣領先指標在過去40年已被證實有先知先覺之能,以之未雨綢繆,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