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疑惑的奧運會開幕式:LGBT就是種現象,爲啥非要感到自豪?

有關巴黎奧運開幕式,馬克龍之前早就說了——“我們將用本屆奧運會,展示法蘭西的輝煌”。

結果展示了個啥?

法蘭西文化非常厚重,能代表法國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單是找一幫人穿上近代服飾,合唱個馬賽曲,就足以鎮場子了。

然而,開幕式的那種爲了“政治正確”而近乎偏執的宣揚,卻讓這些偉大的元素瞬間黯然失色。

(飽受僵人綜合徵折磨的席琳·迪翁,可能是現場表演者裡看起來最正常的一位了)

貞德、大革命、巴黎公社、拿破崙、《馬賽曲》、《國際歌》、伏爾泰,盧梭、雨果、巴爾扎克、居里夫夫婦、戴高樂...

或者就主打“法國風尚時間線”——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再到一戰後興起的諸多超級奢侈品牌,它們對人類服飾審美的推動和演變...

哪個不比一羣雌雄莫辨的表演者更能代表法蘭西文化和人類的美好向往?

特別是這堆造型辣眼睛的裸男、胖女、未成年人cosplay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

要知道,人家獅駝嶺的妖怪最起碼可都是穿衣服的!

看到這兒,我的第一反應並非是網友們說的——金毛獅王,反倒有種莫迪老仙“上了桌”的錯覺。

況且,印度教的很多神仙,都是藍色的皮膚。

還有下面這個“三人行”情節,應該不太適合小孩子觀賞。即便大人看了,也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隔着屏幕都尷尬。

這兒辦奧運會呢,你們仨跟奧運精神有半毛錢關係?

就連咱們見識多廣、訓練有素的央視解說員,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也陷入了沉默,趕緊切換了鏡頭。沒成想,結果一分鐘之後,再回來時,這仨“雌雄莫辨”的表演者竟然還在繼續...

而且,不單是咱們的央視沉默了,很多其他世界著名媒體遇到這個情節時,也都尷尬的說不出話來...

其實,像黑人女歌手聖-謝雷爾在巴黎大皇宮屋頂,緩緩唱起法國國歌《馬賽曲》。同時伴隨着音樂,十座鍍金雕像緩緩浮現,以頌揚法國曆史上傑出的十位女性代表...以及演出中的大量黑人演員,這些安排大體上都沒啥毛病。

女權、有色人種爭取平等,原本也屬於近現代法蘭西精神的一部分。特別是那些非裔法國人,無論是看歷史還是現實,跟法國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從歷史上,法國曾是佔有非洲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至今,非洲依舊存在大片的法語區。二戰時,法屬殖民地人民還曾積極支援過“自由法國”,並主動爲“光復法蘭西”而戰。

從現實上看,無論是如今法國的廉價勞動力還是體育事業,他們也都有貢獻。

所以,法國黑人在開幕式上多露露臉,情有可原。更何況,法國體育確實很仰仗黑人兄弟姐妹們。

但你說這位身材妖嬈的“金髮鬍子美女哥”,穿着誇張的三點式套裝,以“夜店風”的舞姿在鏡頭前蹦迪,這個就不好理解了...

以至於有人笑道,本來是人類羣星閃耀的開幕式,整成了一些生物的羣魔亂舞。現場的雨,那是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難受的流下了眼淚。

上一屆東京奧運會,讓觀衆不好分辨是陰間還是陽間;

巴黎奧運會,則是讓觀衆們分不出來——男女!

老實說,如果這不是給大衆們看的,我不小心看到了,看不懂或者看着不舒服,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但作爲奧運會開幕式,它就是面向各國大衆,給你我這樣的普通地球人看的。

然而,各國觀衆們看了後大都表示,真的理解不了,感覺辣眼睛。這時候,非要跟我們談“包容”和“多元化”,是不是有點諷刺了?

還有那個如今用來形容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最多的詞彙——“鬆弛感”。

到處亂竄還摔跟頭的蹦迪者,奇裝異服、雌雄莫辨、把韓國念成朝鮮、升旗時把五環旗給弄反了等等——這不是“鬆弛”,這更像是個草臺班子不負責任,拿了錢沒認真辦事。

據報道,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總花銷差不多在1.3億歐元。

作爲對比,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花費摺合成歐元,是3500萬。

就這,還號稱節儉、環保?能經得住審計嗎?

或許,這個擔心還是多餘的了,在如今“正白旗”當道的西方,和LGBT相關的事務,沒人敢惹。哪怕隨口一說,都得踩雷。

典型的,可以參考《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的遭遇。

2022年1月,她作爲《哈利·波特》之母,竟然被拒絕參加電影《哈利波特》20週年紀念慶典。

因爲,羅琳不久前曾轉發了一句話——“新冠疫情之下,我們應爲有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世界”。後來又在社交媒體上評論,人們應當警惕這跨性別人羣中潛在的犯罪可能者,從而威脅到那些生理上的女性權利。

此話一出,馬上就激怒了那些沒有月經的“女人”,他們開始集體網暴J.K.羅琳這個生理上的女人。

很快,連《哈利·波特》的主演們也都站了出來主動跟J.K.羅琳劃清界限,予以自保——除了伏地魔和馬爾福,幾乎所有演員都迅速表示,自己反對J.K.羅琳。

特別是《哈利·波特》的女主角艾瑪·沃特森,反應最爲強烈。她穿着支持跨性別的T恤拍照,連發幾條推特,激動地指責J.K.羅琳。之後又幹脆宣佈和J.K.羅琳斷交。

就這樣,一旦你入了LGBT的羣,你就成了沒人敢惹“特權階級”,甚至還能掌握一定的職場密碼。

比如,下圖這位經常“一問三不知”的白宮新聞發言人(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

女性、移民身份、黑人、素食主義者、環保主義者、動物保護主義者、還是公開的同性戀人士(皮埃爾的同性伴侶是一名 CNN 女記者瑪爾弗克斯),皮埃爾堪稱美國“政治正確”食物鏈頂端般的存在。

有了這種多重“政治正確”的buff傍身,即便她並未表現出足夠的業務素養,也沒啥太大關係。

還有這位,是現任美國能源部核能辦公室乏燃料和廢物處理部門的助理副部長——山姆·布林頓。

在人才濟濟的美國能源部,不掌握點“職場密碼”,怎麼能順利脫穎而出呢?

而下圖這位雷切爾·萊文上將的升職經歷,則更爲令人驚奇。

在去年被任命爲美國四星級上將之前,她竟然連一天兵都沒當過,但卻當過54年的“他”!

在當“他”時,萊文先生和前妻育有兩個孩子。2011年,他做了手術,成了“萊文女士”...此後就一路開掛,迅速飛黃騰達起來。

要知道,如今美國沒有五星上將,這個四星上將,就是目前美國軍銜的最高級別,素來對服役經歷和相關戰鬥立功情況,都有着很嚴苛的要求...

這是北約的一個跨性別軍人交流會。“她們”都曾經是“他們”。

要說爲什麼西方軍人的變性比例會普遍高於民間,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跟現役軍人不錯的醫保福利有關吧。

咱們再把目光轉向存在感不太強的大洋洲。

大家可能不知道,新西蘭,也是個LGBT運動的“扛把子”選手。

目前的新西蘭政府議會,特別的“包容”和“多元化”——11%屬於LGBT。20名內閣部長中,有3位是LGBT人士。

這個LGBT羣體主要包括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流性人、酷兒等人。現實中,該羣體在全球各國的統計數據中,被醫學承認的比例其實只佔1%-3%。

而且,雖然有安妮·李斯特(同性戀)、奧斯卡·王爾德(雙性戀)這類的天才作家,艾倫·圖靈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但並未有任何研究表明,LGBT羣體的智商和各方面的能力普遍高於主流性取向人羣。

但令人迷惑的就在這裡。

最近這些年,LGBT羣體,一直在高呼,我LGBT,我驕傲,我自豪。

這就讓人感覺很抽象了——你幹啥了,你就驕傲自豪了?

按照常理,你得做出個什麼貢獻,哪怕是取得點什麼業績,才能用“驕傲”一詞。

LGBT就是個現象,你啥都沒幹,光號稱自己屬於某一個羣體,就驕傲自豪了?憑什麼?

或許,所謂的驕傲自豪,更多是對某種“特權身份”的嚮往。

於是我們看到,連馬斯克的“嫡長子”都被忽悠着做了手術,兒子變閨女,直接氣炸了這位手握“金山銀山”的老父親。

馬斯克在採訪中直言——他(兒子)已經死了,被美國的覺醒精神病毒(woke mind virus)殺死了...

顯然,如今的白左圈子,就是爲了多元而強行多元。如今的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更是把這類操作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真正尊重差異的社會,應該是一種讓你我感覺不到差異的環境。而專門去擡高某些少數羣體,賦予這羣人很多特權,只不過是爲了加深羣體之間的隔閡、激化底層之間的矛盾罷了——發動羣衆鬥羣衆,以防止他們團結起來對抗“真正的敵人”。

你以爲管事的瘋了。實際上,這夥人比誰都看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