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01的「中老年用戶」樣本

我前同事的岳父(下文簡稱「岳父」)不久前準備換車,預算比較彈性,前同事推薦了漢蘭達和更便宜一點的榮放、CR-V,理由很簡單,沒什麼小毛病,省心,據他所說當時也已經基本確定下來,準備試車講價了。

此時前同事的岳母(下文簡稱「岳母」)在小區裡看到了一臺領克01,感覺好看,推薦給岳父,岳父看了看也很喜歡,再次向我前同事諮詢,前同事介紹了領克和沃爾沃的關係,岳父拿定主意,入手。

岳母在小區裡看到的那臺領克01,車主是岳母的前同事,兩個人年輕時候都是文工團的,現在都是五六十歲的年齡。

誰說的只有年輕人才會買新品牌汽車?

如果不是沃爾沃背書

我特別詢問了前同事,他岳父岳母買領克01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兩位長輩在談起這款車的時候最常用的形容詞是什麼,流露出來的想法裡能聽出來些什麼?前同事比較確認地回答說:「好看」。考慮到是岳母最先是在小區裡看到就喜歡上了這款車,岳父也只是看到了車子之後就喜歡上了,「好看」這個原因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前同事之前在公關公司工作,全案代理國內某二線合資車企,對車有些瞭解,所以能給岳父還算專業的推薦。所以岳父能通過他了解到領克和沃爾沃的關係,算是基本可以確認選這款車不會有什麼很大的問題。

岳父其實很輕易就放棄了日系這個選擇,原因很值得玩味:「那些車沒什麼意思」。

這裡我比較好奇一點,如果領克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獨立的新品牌,沒有沃爾沃給他背書,那麼岳父岳母還會不會選擇領克01呢,敢放心買一個新品牌嗎?

我傾向於認爲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兩位長輩喜歡上01的理由就是好看,當時也要換車,進店諮詢概率非常大,只要能進行到這一步,只要領克對銷售顧問有足夠的培訓,加上因爲是新品牌,產品價格不貴、各項配置也都有競爭力,他們選擇這款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至少進入到最終和榮放以及CR-V的購買對比裡是沒什麼問題的。更重要的一點,領克01要比「那些車」更「有意思」,這是沒有爭議的一點。

更不用說是岳母的前同事更早買下了這款車,他可能還沒有一個能給予相對專業建議的親戚,或許有更充分的理由不信任領克,但他最終的選擇就是這個新品牌的第一款車。

奔小康

聽到這個故事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想到了歐美日的汽車市場狀況。在那些第一世界國家的豪車市場,主力購買人羣多是中老年人,孩子長大了、自己退休了、貸款基本上也都還完了、社會保障體系很完整,手裡又有不菲的存款,他們有更充分的條件去享受更酷和更高成本的消費行爲,這個「高成本」當中也包含信任成本:敢不敢去嘗試新事物。

退休老人買一臺跑車在第一世界國家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老友記》裡羅斯和莫妮卡的爸爸就有一臺當成心肝寶貝的保時捷,羅斯三十歲生日的時候買了一臺敞篷老爺跑車,多番周折後第一次上路就看到一輛同款車跟他擦肩而過,車主是一位四五十歲的禿頂老男人。

反過來我們看看那些美國青春恐怖片裡的開頭,一男一女在車裡親熱然後被變態殺人狂團滅的情節裡,那些車多數是一些思域、福克斯之類的小車。美國很多年輕人上大學都要依靠不菲的助學貸款,經濟壓力很大,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要用這種小車代步,成家之後多數會選擇更大空間更方便使用的SUV之類的,跑車還真的是要在老了之後纔有條件實現的夢想。

《老友記》裡羅斯買那臺敞篷老爺跑車的時候只有三十歲,但他那個時候已經得到了終身教職,而且是單身,沒有女友不說還離了三次婚。

前同事岳父岳母買的是SUV,價格比起跑車要低很多,不過畢竟保時捷等等品牌在中國要更貴,況且老一輩人對汽車的理解相比歐美日還比較淺層,汽車文化的基礎纔不過二三十年,比如我爸爸夢想的車就是奧迪A6。但是本質上,前同事岳父岳母買領克01和歐美日退休老人買跑車,其實是一回事:

他們有相對充裕的儲蓄,安全感很強所以敢於相信新東西,也敢拒絕那些已經「沒什麼意思」了的東西。

這還是建立在中國老人總會給子女花更多錢的基礎上。前同事和新婚妻子的生活其實頗爲緊張,北京北六環買的房子不只有貸款還有首付貸,買車也有貸款,每個月光還債就要接近兩萬,還剛剛生了小孩。如果小兩口的壓力不是這麼大,或許岳父岳母買的車會更驚人,畢竟領克01其實並不是什麼很貴的車。

順便說一句,小兩口的首付貸和車貸分別會在今年底和明年五月還完,每個月還貸壓力會驟降到一萬以下,現在正計劃攢錢買蔚來ES6呢。

我們是不是太小看老一輩人了?

相信大多數人都看到過領克的宣傳物料,那些視頻、圖片和文字傳遞的都是非常出格且前衛的觀念,當中角色的平均年齡怕是也就二十剛過,最大的也未必超過25。

就是這樣一個品牌,在河南信陽,得到了兩個五十多歲中老年人的訂單,這種事情誰能想得到呢?

我對中國商業圈裡那套迷信年輕人的觀念向來是不屑的,像什麼「某投資人只投90後創業者」、「某製作人只僱傭90後員工」這樣的新聞我甚至感到厭煩。絕不是瞧不起年輕人,但誰規定了只有年輕人創造的東西才能被年輕人喜歡的?

之前姜文在《圓桌派》裡說過,「那些年輕人最喜歡的東西,都是『老人』創造出來的」。

說得沒錯啊。編輯部的90後花臂改裝車愛好者,他最愛看的汽車節目就是那個全世界年輕人都在看的《The Grand Tour》(2015年因打人事件退出《Top Gear》的主創團隊製作的新節目),三個主持人裡最年輕的理查德·哈蒙德1969年出生,快五十了,最老的克拉克森1960年出生,快六十了。

不過這篇文章要說的是老一輩人的接受能力。接受新東西的最大的障礙就是習慣,老一輩人的習慣當然比年輕人根深蒂固得多了,但這也並不代表他們就不能改變,誰還沒有個初心了呢。老一輩人規規矩矩了一輩子,終於把束縛脫下去之後,他們迸發的熱情可比年輕人充沛得多了。

當下汽車廠商盛行的「爲年輕人打造」的營銷思路其實是需要被質疑的——所謂「爲年輕人打造」的車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具體到設計、駕駛感、科技配置,那些東西究竟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如果是好的,那難道是說老一輩人就不喜歡好東西嗎?

如果是不好的,那難道「爲年輕人打造」的車都是差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