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探索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新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亞迪 北京報道

獲批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以下簡稱“金改試驗區”)以來,臨沂市發揚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動普惠金融爲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帶來全面提升。截至8月末,全市涉農貸款餘額3632.4億元,佔各項貸款比重達37.9%;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4.58%,較年初下降0.33個百分點。

數字普惠助力金融服務降本增效。臨沂堅持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聚焦農村金融服務信用信息碎片化、分散化、共享難的問題,搭建了全省首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綜合信息平臺(簡稱“融沂通”平臺),從信用“共建”、信用“評定”和信用“轉化”三方面入手,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數據採集和信用評價標準。通過信用畫像爲涉農主體、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對接支持,有效緩解了信息不對稱難題。截至8月末,平臺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授信84億元、總對接授信570億元。

探索實施“政策性金融+基層黨組織”合作新模式。按照“組織引領、金融助力、國企參與、四雁齊飛、羣衆受益”的總體原則,以基層黨組織爲核心、政策性金融爲支撐、涉農國企爲平臺,臨沂積極探索建立國企投資建項目、黨組織引領產業規劃、合作社運營管理、農戶具體操作生產的“金融+國企+黨組織+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聚合農村人力、資產、資源、資金等資源要素,形成穩定長效的村集體增收和羣衆致富路徑。該模式將金融服務與基層黨組織、合作社和農戶有效銜接,累計爲費縣沂蒙原鄉冷鏈、蘭陵牛蒡、沂水韭菜、蒙陰蜜桃等特色農產業項目提供融資支持2.2億元。

創新“雙社聯合”新模式。在臨沭縣探索發展“雙社聯合”新模式,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流轉進行統一經營,實現土地的規模化和集約化,通過金正大金豐公社、供銷合作社等農服組織的生產託管服務提升糧食產能,形成了村集體、農戶、農服組織、金融機構“四位一體”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縣共有“雙社聯合”組織67家,實現土地託管8000餘畝。

引導當地銀行業探索創新開發特色金融產品。圍繞產業發展、紅色文旅、返鄉人才創業等重點領域,臨沂當地銀行機構創新推出信貸產品320餘個,累計發放貸款1800餘億元,助力涉農主體融資興業、致富增收。

同時,積極加快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臨沂市“三地一股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融資試點全省領先,成立了全國首家農地經營權收儲公司,組建了臨沂市農村產權運營服務中心,初步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運營服務體系。推動大棚設施、牲畜活體、碳匯預期收益權、知識產權、應收賬款等抵(質)押貸款業務相繼破題。

用好用足各項政策保障,加大鄉村振興領域金融支持力度。臨沂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和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努力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鄉村振興投入格局。市級出臺《財政金融融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撬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涉農貸款信貸投放,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構建起財政、基金、銀行、保險、擔保“五位一體”的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市財政先後安排4000萬元獎勵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貸款投放、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拓寬鄉村振興直接融資渠道。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資源向“三農”領域傾斜,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貨幣政策工具的不斷優化,不僅爲鄉村振興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也強化了涉農資金來源保障,四年來累計爲鄉村振興領域發放支農再貸款、涉農再貼現超200億元,撬動試驗區四年內涉農貸款年均增長13.4%,高於全省增速2.1個百分點。

同時,積極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臨沂積極探索“農業保險+”新模式,創新全省首單民間林長森林碳匯價值保險、蜜蜂養殖降水指數保險、金銀花氣象指數保險、“生豬保險+期貨”、“玉米保險+期貨”等特色保險業務,試驗區創建以來各類農業保險累計保額達387億元,極大地緩解了農戶負擔,推動農業保險成爲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保障。

此外,臨沂金改試驗區還在全省率先創推“涉農貸款+五大振興”相結合的《鄉村振興統計指標體系》,部分指標納入2024年人民銀行涉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修訂稿,推動涉農貸款投放更加精準。

下一步,臨沂市將堅持“完善、擴面、增效”思路,以試驗區建設延期兩年爲契機,持續深化改革,破除機制障礙,打造“一二三四五”臨沂金改模式,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