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構建新質生產力要符合產業特性

11月7日至8日,第七屆中國企業論壇在京舉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教授林毅夫7日在主論壇上表示,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爲主導,是科技革命產物,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生產力形態。新質生產力以產業爲載體,涵蓋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製造業等)和未來產業(如核電發電、量子計算機等),同時也涉及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各地應從實際出發,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技條件,有選擇地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或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林毅夫建議,企業應根據自身所在產業的特性來推動創新,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他將產業分爲五種類型,即追趕型、領先型、轉進型、新興型和戰略型。其中,追趕型產業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彎道超車,領先型產業應持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以防被彎道超車,轉進型產業既可以升級到“微笑曲線”兩端或轉移到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地方創造第二春,也可以社交媒體、大數據來進行渠道創新。

對於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國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並且還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以及最齊全的硬件製造產業等三方面獨特優勢。要利用好這些優勢,發揮企業家精神來開發市場。

林毅夫特別強調,戰略型產業是我們不一定具備優勢,但必須迎難而上,以新型舉國體制自主發展的產業。龍頭企業要發揮作用,整合國內科研力量和相關產業的企業力量,在國家支持之下,不斷取得新突破,就會使得相關產業從追趕變成世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