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臨終前想見一人,護士說:明天再見!當晚她便去世再無明天

1955年4月1日的晚上,在同仁醫院病房裡有一個女子在病牀上躺着,用着虛弱的氣息對護士說:我想要見樑思成一面,心裡有話對他說。

護士不知道的是,這位女子已經沒有明天了,第二天一早便因病發而去世,而她那未說出口的話、沒能見到的人成爲這一生的遺憾,該女子就是我國民國時代最有名的才女林徽因。

與徐志摩的相遇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在歷史的畫卷中林家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林徽因的祖父曾是翰林院的編纂,一代朝廷重臣;父親林長民青年時期負笈東瀛,畢業於赫赫有名的早稻田大學,歸國後在北洋政府中歷任要職,不僅是位革命志士更是才華橫溢,詩詞、書法無一不精。

叔父林覺民是我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之一,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身份永載史冊。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林徽因自然地繼承家族的智慧與品行。

五歲那年,她隨着祖父母來到風景如畫的杭州蔡官巷,住在大姑林澤民家中,那裡是她三年的童年樂園。

自幼受到良好私塾教育的林徽因,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大姑母也教誨有方,和表姐妹一同在她的啓蒙下才華橫溢。

到了八歲林徽因跟隨祖父的腳步,遷居至上海虹口區的金益裡,在附近的愛國小學就讀開始接受新式教育。

歲月如梭匆匆而逝,林徽因十二歲那年父親林長民因公務需要,全家人又遷至北平。

之後林徽因進入由英國教會創辦的北平培華女中,這所學校非同小可,只有社會名流的子女纔能有幸成爲其中的一員。

在這所學校的薰陶下,她不僅學到了卓越的才識,還逐漸滋生憂國憂民的崇高情懷。

1920年的一天陽光和煦,林徽因踏上漫遊歐洲的旅程,陪伴在身邊的是敬愛的父親林長民。

其實她只是家族中的庶出女兒,母親並未獲得應有的寵愛,但林徽因卻靠着聰明才智與高雅氣質贏得父親的寵愛。

在英國的一年時間裡,林徽因邂逅人生中的初戀徐志摩。偶然的一次機會徐志摩拜訪林長民,大門敞開林徽因美麗而優雅的身影映入眼簾,那一刻她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揮之不去。

兩人思想上的默契彷彿天成,從初次見面起便整夜暢談,徐志摩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林徽因是一位舉止大方的美麗佳人。

父親林長民是一位開明的長輩,見到兩人如此投緣,便體貼地爲他們留出空間。正值豆蔻年華的十六歲,林徽因情竇初開,對徐志摩自然而然生出少女的芳心。

他們一起探討詩詞歌賦,徐志摩引領着林徽因走進新派詩詞的奇妙世界,在女孩的心中男孩就像是春日裡溫暖的一縷春風,輕柔地拂過那未受世俗沾染的純淨心田。

很快徐志摩正式向林徽因表白,這個時候她卻退縮了,原來對方已經有了家室。受到家庭觀念的影響,林徽因不願成爲介入他人婚姻的一員。

在林徽因的成長歲月裡,母親作爲一位地位不高的妾室,並未在林家享有寵愛,林徽因與生父的相見稀少而珍貴。

母親性情多變常常脾氣暴躁,如此環境使得林徽因在心底暗暗發誓,未來的伴侶必須要對她忠貞不二絕無旁室。

所以即便徐志摩曾發下誓言,爲了她與結髮妻子張幼儀斷絕關係,林徽因依然堅決地割捨這段情緣,選擇跟隨父親踏上歸國的路途。

與樑思成結婚,一同爲建築事業奔波

告別徐志摩後,命運的織機爲林徽因引見了真命天子樑思成,兩人同在建築領域耕耘。樑思成第一次遇見林徽因,便被她獨特的才情深深吸引,隨後便對這位才女發起執着的追求。

歲月流轉,樑思成的堅持與關懷如春風化雨漸漸打動林徽因的心,1924年的金色九月兩人攜手踏入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殿堂。

命運似乎與二人開了個小玩笑,當時的賓大建築系還未向女性敞開大門,林徽因只得帶着一絲遺憾選擇美術系,同時選修她心心念唸的建築課程。

四年後的1928年,林徽因接受樑思成的深情求婚,在風光旖旎的加拿大舉行婚禮,隨後手牽手踏上歐洲的土地,開始對歐洲建築的探索與學習。

同年八月這對新人帶着滿腔熱血回到祖國,一同加入東北大學建築系的行列,共同爲我國的建築事業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從1930年開始兩人攜手走遍我國近兩百個縣,記錄下2738處珍貴的古建築。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許多人都在爲生存而掙扎時,林徽因和樑思成卻不畏艱險爲保存中華古建築的瑰寶而奮鬥。

在這段旅程中,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金嶽霖也悄然走進林徽因的生活,她的心開始爲兩個人跳動。

林徽因將自己的苦惱和樑思成的寬容告訴金嶽霖,金嶽霖是一個幽默的邏輯學家,思慮再三選擇退出,離別前還說:“思成是真的愛你,我不願傷害一個如此愛你的人。”

這一件事情宛若一個小插曲,給兩個人的愛情增加了些許趣味,從此林徽因與樑思成攜手走過了餘生,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成爲一段永恆的傳說。

因勞累染上肺結核

時間來到1955年春末,林徽因終因肺結核的陰霾籠罩而病倒,不得不在醫院中安頓下來,而這場與病魔的鬥爭可以追溯到1929年。

那一年過勞的林徽因被診斷出患有此疾,即便如此爲了支持丈夫樑思成編撰《中國建築史》,忍受着肺病的煎熬、孜孜不倦地蒐集資料。

過度的勞累使得肺結核如影隨形,一直伴隨着林徽因的餘生。抗戰的硝煙瀰漫時她、樑思成與其他學者一道,隨着營造學社的遷移踏上前往四川昆明的逃難路,在李莊落下暫時的腳跟。

那裡的生活條件艱苦,沒有電沒有自來水,僅靠搖曳的油燈照亮夜讀與工作的時光,潮溼的環境、惡劣的條件無一不加劇林徽因的病情。

1942年11月寒風呼嘯,林徽因、樑思成的好友費正清夫婦深情地建議二人赴美任教,還許諾優渥的報酬和工作條件,既可治療林徽因的肺病也能提升兩人的生活質量。

從這兩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林徽因的愛國之情早已深植心中,絕非口頭上的空談。

在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她與丈夫樑思成不斷在大西南的逃亡之路奔波,全家屢次在困苦邊緣掙扎求生,即使如此依舊保護着那些記錄着古建築歷史的寶貴文獻,

林徽因的人生猶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名山大川探尋古建築的遺蹟,挑燈夜戰將那些無價的資料一一記載下來,心懷國家和人民致力於建築設計,爲我國的古建築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石。

兩人的病房相鄰,但病痛的折磨讓他們難以相見、彼此照應。3月底林徽因高燒不退陷入昏迷,醫院傾盡全力組織最優秀的醫生進行救治,但嚴重的肺病感染預示着她生命的終結即將到來。

隔壁病房的樑思成時刻牽掛着妻子,有一次他掙扎着在護士的攙扶下來到林徽因的牀前,看到妻子痛苦掙扎的模樣心如同被刀割一般卻又無力迴天,只能淚流滿面地哭喊着:“你受苦了,徽因,你受苦了!”

生命如花縱然曾嬌豔欲滴,終免不了凋謝的命運,那些風華絕代的歲月最後只能畫上一個蒼涼的句點。在林徽因生命的終章裡,究竟想要對丈夫樑思成吐露哪些話語?這個謎團隨着她的離世永遠塵封。

林徽因的追悼會上鮮花與輓聯簇擁,來自親朋好友和學生們的深深緬懷,其中金嶽霖的輓聯尤爲動人:“身披詩意千層瀑,永恆的人間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你的笑聲點亮了四周的風。”寫下這詩句的是林徽因,或許從未料到自己會成爲詩中永遠的四月天。

在那個永遠不會結束的四月春天,她青春的容顏不曾老去,她的存在如詩如畫永存於人們的心間。

對於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